我的家鄉(xiāng),寧靜而安詳 10000字
文章摘要:高三寫景作文:怎么寫好我的家鄉(xiāng),寧靜而安詳10000字作文?閉上眼,那座我生活了九年,偏安于西北的城市,便完美而細膩地展現(xiàn)在眼前。一排排高聳的白楊、白樺整齊地林立在街道的兩側(cè),在地面上投下清涼的樹蔭,小心地將行人護在其中。街畔烤羊肉的爐子還冒著熱騰騰的白煙,在陽光的照射下,輕輕飄蕩。以下是曾薇郡寫的《我的家鄉(xiāng),寧靜而安詳》范文;
好我的家鄉(xiāng),寧靜而安詳作文10000字概況
- 作者:曾薇郡
- 班級:高中高三
- 字數(shù):10000字作文
- 體裁:寫景
- 段落:分127段敘寫
- 更新:2023年01月07日 13時55分
閉上眼,那座我生活了九年,偏安于西北的城市,便完美而細膩地展現(xiàn)在眼前。一排排高聳的白楊、白樺整齊地林立在街道的兩側(cè),在地面上投下清涼的樹蔭,小心地將行人護在其中;街畔烤羊肉的爐子還冒著熱騰騰的白煙,在陽光的照射下,輕輕飄蕩。透過薄煙看過去,整個街道仿佛都在朦朧的海市之中。
形形色色的各族人民悠閑地走在寬廣的步行街上,對著迎面走過的人微微點頭報以微笑。
那一切,寧靜而安詳。那是一座各族人民聚居的城市,烏魯木齊,我的家鄉(xiāng)。
不是許多人想象中荒蕪干旱的沙漠;不是許多人想象中蒙古包散落的戈壁;不是許多人想象中的砂石橫飛;不是許多人想象中的駱駝和馬馱著人們優(yōu)哉游哉地行走;不是許多人想象中飽受窮困苦難的邊疆……
不是,都不是。
那里,有茂密的樹木層層掩映,投下厚重的陰影;那里,有涼爽的清風可以吹走一身的燥熱;那里的人行天橋橋墩用富有維吾爾族風情的花紋鏤空雕刻;那里的每一幅廣告都會在漢字的下面加上一排維文;那里的每一家店鋪新開,都會有一些賣藝的維族人主動走過去,坐在門口擊鼓奏樂,替店主吸引顧客;那里的夜晚燈火通明,大街小巷掛滿色彩斑斕的霓虹燈……
那是烏魯木齊,那是新疆。那是一個多民族融和的省市。從南疆到北疆,從綠林到草原,從雪山到戈壁荒漠,跨越100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,每一片地域都有著不同的自然風貌,每一片地域都有著不同的人文風情,每一片地域上都生活著不同的民族。
那就是新疆,來自大疆南北各個民族可以很和諧地生活在一起,談笑風生的地方,我的家鄉(xiāng)。
然而,睜開眼,殷紅的鮮血濺入瞳孔,刺鼻的血腥味在四下里彌漫,火光沖天,金屬燒焦的味道刺激著人的嗅覺神經(jīng),四處是棍棒敲擊的聲音,混雜著人們的叫喊和哀號。
亂了,全亂了。
曾經(jīng)繁華歡鬧的國際大巴扎,如今被沖天的火光籠罩,游玩的旅客,表演的演員,全都驚叫著四處逃散;曾經(jīng)寧靜閑逸的人民廣場,如今從各個角落不時傳來“轟”的爆炸聲,廣場上空寂無人,只看到煙霧慢慢彌散;曾經(jīng)充溢著瑯瑯讀書聲的新大校園,學生們將自己緊緊鎖在宿舍樓中,用無助的嚶嚶哭泣虛弱地對抗著外面的叫罵與打斗聲……
瘋了,都瘋了。
我慌亂地張著手臂像要阻止,只是啊,徒勞。我在千里之外的廣東,我在千里之外的深圳,我無法用自己瘦弱的軀體替他們抵擋刀光劍影的傷害;我無法用自己沙啞的聲音對他們喊“不要打了”;我無法用自己的眼神安撫他們充斥著憤怒或恐懼的雙眸……我無能為力。
有一個同樣從新疆出來的漢族朋友,她說,她六歲那年在伊寧的暴亂中險些喪命,因而逃命般地離開,離開她深愛的家,深愛的鄉(xiāng)。閉上眼,仿佛能看到那個六歲的孩子孤單無助地站在血泊之中,被黑暗與恐懼籠罩,瑟瑟發(fā)抖。我走過去,輕輕將那孩子攬入懷中,將她充斥著血腥的雙眸埋進自己的臂彎。睜開眼,眼瞼攔不住的淚水,洶涌而下,滴落在她幼小的肩上。我緊緊抱著她,用沙啞的聲音對著遠處那些仍在打斗的模糊身影哭喊:“不要打了,不要再打了!”朦朧的血腥味從喉嚨中泛起,眼中亦是一片血光。
而今十余年過去了,當年那個六歲的小女孩依然固執(zhí)地用“寧靜安詳”這樣的詞來形容她的家鄉(xiāng),而我,也依然愿意用這樣的詞來形容我的家鄉(xiāng),形容烏魯木齊,形容新疆,形容中國。
我是漢人。烏魯木齊7?5事件發(fā)生后,同學說,那你在那邊不是被打的對象?我垂頭,無言以對。不該是那樣的,不該啊。不是一直都相安無事么,不是一直都是“寧靜而安詳”的么,不是一直是一個民族融和的大家庭么!為何要打,為何要鬧?我的祖輩,從湖南,從河北,從全國各地,響應國家支援西部邊疆的號召,懷揣著一腔的熱血,來到新疆,來到烏魯木齊,來到伊寧,來到新疆的每一片土地,在這里揮灑他們飽滿的青春,在這里灑下他們一生的熱血,他們,把他們的青春,把他們的一生,都奉獻給了這一片富庶的土地。一直以來,漢族、維族、哈薩克族……各族人民和諧相處。卻又為何,一定要這樣鬧,一定要反目成仇,一定要血流成河?
那是烏魯木齊啊!那是新疆?。∧鞘敲褡迦诤系拇?a href="http://www.hnjxzp.com/zt/jiating/" title="家庭作文">家庭??!因為有漢族、有維族、有哈薩克、有回族,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民族和諧的相處融合,才有的烏魯木齊這個市,才有的新疆這個自治區(qū)??!無論我們是漢人,是維族人,是哈薩……我們,都是,新疆人吶!
“烏魯木齊”的意思是美麗的草原。當血霧逐漸散去,當沖天的火光逐漸熄滅,那一望無垠的翡翠色的草原,終將重現(xiàn)于人們的視野,寧靜而安詳。
跨越天山南閉上眼,那座我生活了九年,偏安于西北的城市,便完美而細膩地展現(xiàn)在眼前。一排排高聳的白楊、白樺整齊地林立在街道的兩側(cè),在地面上投下清涼的樹蔭,小心地將行人護在其中;街畔烤羊肉的爐子還冒著熱騰騰的白煙,在陽光的照射下,輕輕飄蕩。透過薄煙看過去,整個街道仿佛都在朦朧的海市之中。形形色色的各族人民悠閑地走在寬廣的步行街上,對著迎面走過的人微微點頭報以微笑。
那一切,寧靜而安詳。那是一座各族人民聚居的城市,烏魯木齊,我的家鄉(xiāng)。
不是許多人想象中荒蕪干旱的沙漠;不是許多人想象中蒙古包散落的戈壁;不是許多人想象中的砂石橫飛;不是許多人想象中的駱駝和馬馱著人們優(yōu)哉游哉地行走;不是許多人想象中飽受窮困苦難的邊疆……
不是,都不是。
那里,有茂密的樹木層層掩映,投下厚重的陰影;那里,有涼爽的清風可以吹走一身的燥熱;那里的人行天橋橋墩用富有維吾爾族風情的花紋鏤空雕刻;那里的每一幅廣告都會在漢字的下面加上一排維文;那里的每一家店鋪新開,都會有一些賣藝的維族人主動走過去,坐在門口擊鼓奏樂,替店主吸引顧客;那里的夜晚燈火通明,大街小巷掛滿色彩斑斕的霓虹燈……
那是烏魯木齊,那是新疆。那是一個多民族融和的省市。從南疆到北疆,從綠林到草原,從雪山到戈壁荒漠,跨越100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,每一片地域都有著不同的自然風貌,每一片地域都有著不同的人文風情,每一片地域上都生活著不同的民族。
那就是新疆,來自大疆南北各個民族可以很和諧地生活在一起,談笑風生的地方,我的家鄉(xiāng)。
然而,睜開眼,殷紅的鮮血濺入瞳孔,刺鼻的血腥味在四下里彌漫,火光沖天,金屬燒焦的味道刺激著人的嗅覺神經(jīng),四處是棍棒敲擊的聲音,混雜著人們的叫喊和哀號。
亂了,全亂了。
曾經(jīng)繁華歡鬧的國際大巴扎,如今被沖天的火光籠罩,游玩的旅客,表演的演員,全都驚叫著四處逃散;曾經(jīng)寧靜閑逸的人民廣場,如今從各個角落不時傳來“轟”的爆炸聲,廣場上空寂無人,只看到煙霧慢慢彌散;曾經(jīng)充溢著瑯瑯讀書聲的新大校園,學生們將自己緊緊鎖在宿舍樓中,用無助的嚶嚶哭泣虛弱地對抗著外面的叫罵與打斗聲……
瘋了,都瘋了。
我慌亂地張著手臂像要阻止,只是啊,徒勞。我在千里之外的廣東,我在千里之外的深圳,我無法用自己瘦弱的軀體替他們抵擋刀光劍影的傷害;我無法用自己沙啞的聲音對他們喊“不要打了”;我無法用自己的眼神安撫他們充斥著憤怒或恐懼的雙眸……我無能為力。
有一個同樣從新疆出來的漢族朋友,她說,她六歲那年在伊寧的暴亂中險些喪命,因而逃命般地離開,離開她深愛的家,深愛的鄉(xiāng)。閉上眼,仿佛能看到那個六歲的孩子孤單無助地站在血泊之中,被黑暗與恐懼籠罩,瑟瑟發(fā)抖。我走過去,輕輕將那孩子攬入懷中,將她充斥著血腥的雙眸埋進自己的臂彎。睜開眼,眼瞼攔不住的淚水,洶涌而下,滴落在她幼小的肩上。我緊緊抱著她,用沙啞的聲音對著遠處那些仍在打斗的模糊身影哭喊:“不要打了,不要再打了!”朦朧的血腥味從喉嚨中泛起,眼中亦是一片血光。
而今十余年過去了,當年那個六歲的小女孩依然固執(zhí)地用“寧靜安詳”這樣的詞來形容她的家鄉(xiāng),而我,也依然愿意用這樣的詞來形容我的家鄉(xiāng),形容烏魯木齊,形容新疆,形容中國。
我是漢人。烏魯木齊7?5事件發(fā)生后,同學說,那你在那邊不是被打的對象?我垂頭,無言以對。不該是那樣的,不該啊。不是一直都相安無事么,不是一直都是“寧靜而安詳”的么,不是一直是一個民族融和的大家庭么!為何要打,為何要鬧?我的祖輩,從湖南,從河北,從全國各地,響應國家支援西部邊疆的號召,懷揣著一腔的熱血,來到新疆,來到烏魯木齊,來到伊寧,來到新疆的每一片土地,在這里揮灑他們飽滿的青春,在這里灑下他們一生的熱血,他們,把他們的青春,把他們的一生,都奉獻給了這一片富庶的土地。一直以來,漢族、維族、哈薩克族……各族人民和諧相處。卻又為何,一定要這樣鬧,一定要反目成仇,一定要血流成河?
那是烏魯木齊??!那是新疆??!那是民族融合的大家庭??!因為有漢族、有維族、有哈薩克、有回族,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民族和諧的相處融合,才有的烏魯木齊這個市,才有的新疆這個自治區(qū)啊!無論我們是漢人,是維族人,是哈薩……我們,都是,新疆人吶!
“烏魯木齊”的意思是美麗的草原。當血霧逐漸散去,當沖天的火光逐漸熄滅,那一望無垠的翡翠色的草原,終將重現(xiàn)于人們的視野,寧靜而安詳。
跨越天山南閉上眼,那座我生活了九年,偏安于西北的城市,便完美而細膩地展現(xiàn)在眼前。一排排高聳的白楊、白樺整齊地林立在街道的兩側(cè),在地面上投下清涼的樹蔭,小心地將行人護在其中;街畔烤羊肉的爐子還冒著熱騰騰的白煙,在陽光的照射下,輕輕飄蕩。透過薄煙看過去,整個街道仿佛都在朦朧的海市之中。形形色色的各族人民悠閑地走在寬廣的步行街上,對著迎面走過的人微微點頭報以微笑。
那一切,寧靜而安詳。那是一座各族人民聚居的城市,烏魯木齊,我的家鄉(xiāng)。
不是許多人想象中荒蕪干旱的沙漠;不是許多人想象中蒙古包散落的戈壁;不是許多人想象中的砂石橫飛;不是許多人想象中的駱駝和馬馱著人們優(yōu)哉游哉地行走;不是許多人想象中飽受窮困苦難的邊疆……
不是,都不是。
那里,有茂密的樹木層層掩映,投下厚重的陰影;那里,有涼爽的清風可以吹走一身的燥熱;那里的人行天橋橋墩用富有維吾爾族風情的花紋鏤空雕刻;那里的每一幅廣告都會在漢字的下面加上一排維文;那里的每一家店鋪新開,都會有一些賣藝的維族人主動走過去,坐在門口擊鼓奏樂,替店主吸引顧客;那里的夜晚燈火通明,大街小巷掛滿色彩斑斕的霓虹燈……
那是烏魯木齊,那是新疆。那是一個多民族融和的省市。從南疆到北疆,從綠林到草原,從雪山到戈壁荒漠,跨越100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,每一片地域都有著不同的自然風貌,每一片地域都有著不同的人文風情,每一片地域上都生活著不同的民族。
那就是新疆,來自大疆南北各個民族可以很和諧地生活在一起,談笑風生的地方,我的家鄉(xiāng)。
然而,睜開眼,殷紅的鮮血濺入瞳孔,刺鼻的血腥味在四下里彌漫,火光沖天,金屬燒焦的味道刺激著人的嗅覺神經(jīng),四處是棍棒敲擊的聲音,混雜著人們的叫喊和哀號。
亂了,全亂了。
曾經(jīng)繁華歡鬧的國際大巴扎,如今被沖天的火光籠罩,游玩的旅客,表演的演員,全都驚叫著四處逃散;曾經(jīng)寧靜閑逸的人民廣場,如今從各個角落不時傳來“轟”的爆炸聲,廣場上空寂無人,只看到煙霧慢慢彌散;曾經(jīng)充溢著瑯瑯讀書聲的新大校園,學生們將自己緊緊鎖在宿舍樓中,用無助的嚶嚶哭泣虛弱地對抗著外面的叫罵與打斗聲……
瘋了,都瘋了。
我慌亂地張著手臂像要阻止,只是啊,徒勞。我在千里之外的廣東,我在千里之外的深圳,我無法用自己瘦弱的軀體替他們抵擋刀光劍影的傷害;我無法用自己沙啞的聲音對他們喊“不要打了”;我無法用自己的眼神安撫他們充斥著憤怒或恐懼的雙眸……我無能為力。
有一個同樣從新疆出來的漢族朋友,她說,她六歲那年在伊寧的暴亂中險些喪命,因而逃命般地離開,離開她深愛的家,深愛的鄉(xiāng)。閉上眼,仿佛能看到那個六歲的孩子孤單無助地站在血泊之中,被黑暗與恐懼籠罩,瑟瑟發(fā)抖。我走過去,輕輕將那孩子攬入懷中,將她充斥著血腥的雙眸埋進自己的臂彎。睜開眼,眼瞼攔不住的淚水,洶涌而下,滴落在她幼小的肩上。我緊緊抱著她,用沙啞的聲音對著遠處那些仍在打斗的模糊身影哭喊:“不要打了,不要再打了!”朦朧的血腥味從喉嚨中泛起,眼中亦是一片血光。
而今十余年過去了,當年那個六歲的小女孩依然固執(zhí)地用“寧靜安詳”這樣的詞來形容她的家鄉(xiāng),而我,也依然愿意用這樣的詞來形容我的家鄉(xiāng),形容烏魯木齊,形容新疆,形容中國。
我是漢人。烏魯木齊7?5事件發(fā)生后,同學說,那你在那邊不是被打的對象?我垂頭,無言以對。不該是那樣的,不該啊。不是一直都相安無事么,不是一直都是“寧靜而安詳”的么,不是一直是一個民族融和的大家庭么!為何要打,為何要鬧?我的祖輩,從湖南,從河北,從全國各地,響應國家支援西部邊疆的號召,懷揣著一腔的熱血,來到新疆,來到烏魯木齊,來到伊寧,來到新疆的每一片土地,在這里揮灑他們飽滿的青春,在這里灑下他們一生的熱血,他們,把他們的青春,把他們的一生,都奉獻給了這一片富庶的土地。一直以來,漢族、維族、哈薩克族……各族人民和諧相處。卻又為何,一定要這樣鬧,一定要反目成仇,一定要血流成河?
那是烏魯木齊啊!那是新疆??!那是民族融合的大家庭啊!因為有漢族、有維族、有哈薩克、有回族,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民族和諧的相處融合,才有的烏魯木齊這個市,才有的新疆這個自治區(qū)?。o論我們是漢人,是維族人,是哈薩……我們,都是,新疆人吶!
“烏魯木齊”的意思是美麗的草原。當血霧逐漸散去,當沖天的火光逐漸熄滅,那一望無垠的翡翠色的草原,終將重現(xiàn)于人們的視野,寧靜而安詳。
跨越天山南閉上眼,那座我生活了九年,偏安于西北的城市,便完美而細膩地展現(xiàn)在眼前。一排排高聳的白楊、白樺整齊地林立在街道的兩側(cè),在地面上投下清涼的樹蔭,小心地將行人護在其中;街畔烤羊肉的爐子還冒著熱騰騰的白煙,在陽光的照射下,輕輕飄蕩。透過薄煙看過去,整個街道仿佛都在朦朧的海市之中。形形色色的各族人民悠閑地走在寬廣的步行街上,對著迎面走過的人微微點頭報以微笑。
那一切,寧靜而安詳。那是一座各族人民聚居的城市,烏魯木齊,我的家鄉(xiāng)。
不是許多人想象中荒蕪干旱的沙漠;不是許多人想象中蒙古包散落的戈壁;不是許多人想象中的砂石橫飛;不是許多人想象中的駱駝和馬馱著人們優(yōu)哉游哉地行走;不是許多人想象中飽受窮困苦難的邊疆……
不是,都不是。
那里,有茂密的樹木層層掩映,投下厚重的陰影;那里,有涼爽的清風可以吹走一身的燥熱;那里的人行天橋橋墩用富有維吾爾族風情的花紋鏤空雕刻;那里的每一幅廣告都會在漢字的下面加上一排維文;那里的每一家店鋪新開,都會有一些賣藝的維族人主動走過去,坐在門口擊鼓奏樂,替店主吸引顧客;那里的夜晚燈火通明,大街小巷掛滿色彩斑斕的霓虹燈……
那是烏魯木齊,那是新疆。那是一個多民族融和的省市。從南疆到北疆,從綠林到草原,從雪山到戈壁荒漠,跨越100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,每一片地域都有著不同的自然風貌,每一片地域都有著不同的人文風情,每一片地域上都生活著不同的民族。
那就是新疆,來自大疆南北各個民族可以很和諧地生活在一起,談笑風生的地方,我的家鄉(xiāng)。
然而,睜開眼,殷紅的鮮血濺入瞳孔,刺鼻的血腥味在四下里彌漫,火光沖天,金屬燒焦的味道刺激著人的嗅覺神經(jīng),四處是棍棒敲擊的聲音,混雜著人們的叫喊和哀號。
亂了,全亂了。
曾經(jīng)繁華歡鬧的國際大巴扎,如今被沖天的火光籠罩,游玩的旅客,表演的演員,全都驚叫著四處逃散;曾經(jīng)寧靜閑逸的人民廣場,如今從各個角落不時傳來“轟”的爆炸聲,廣場上空寂無人,只看到煙霧慢慢彌散;曾經(jīng)充溢著瑯瑯讀書聲的新大校園,學生們將自己緊緊鎖在宿舍樓中,用無助的嚶嚶哭泣虛弱地對抗著外面的叫罵與打斗聲……
瘋了,都瘋了。
我慌亂地張著手臂像要阻止,只是啊,徒勞。我在千里之外的廣東,我在千里之外的深圳,我無法用自己瘦弱的軀體替他們抵擋刀光劍影的傷害;我無法用自己沙啞的聲音對他們喊“不要打了”;我無法用自己的眼神安撫他們充斥著憤怒或恐懼的雙眸……我無能為力。
有一個同樣從新疆出來的漢族朋友,她說,她六歲那年在伊寧的暴亂中險些喪命,因而逃命般地離開,離開她深愛的家,深愛的鄉(xiāng)。閉上眼,仿佛能看到那個六歲的孩子孤單無助地站在血泊之中,被黑暗與恐懼籠罩,瑟瑟發(fā)抖。我走過去,輕輕將那孩子攬入懷中,將她充斥著血腥的雙眸埋進自己的臂彎。睜開眼,眼瞼攔不住的淚水,洶涌而下,滴落在她幼小的肩上。我緊緊抱著她,用沙啞的聲音對著遠處那些仍在打斗的模糊身影哭喊:“不要打了,不要再打了!”朦朧的血腥味從喉嚨中泛起,眼中亦是一片血光。
而今十余年過去了,當年那個六歲的小女孩依然固執(zhí)地用“寧靜安詳”這樣的詞來形容她的家鄉(xiāng),而我,也依然愿意用這樣的詞來形容我的家鄉(xiāng),形容烏魯木齊,形容新疆,形容中國。
我是漢人。烏魯木齊7?5事件發(fā)生后,同學說,那你在那邊不是被打的對象?我垂頭,無言以對。不該是那樣的,不該啊。不是一直都相安無事么,不是一直都是“寧靜而安詳”的么,不是一直是一個民族融和的大家庭么!為何要打,為何要鬧?我的祖輩,從湖南,從河北,從全國各地,響應國家支援西部邊疆的號召,懷揣著一腔的熱血,來到新疆,來到烏魯木齊,來到伊寧,來到新疆的每一片土地,在這里揮灑他們飽滿的青春,在這里灑下他們一生的熱血,他們,把他們的青春,把他們的一生,都奉獻給了這一片富庶的土地。一直以來,漢族、維族、哈薩克族……各族人民和諧相處。卻又為何,一定要這樣鬧,一定要反目成仇,一定要血流成河?
那是烏魯木齊??!那是新疆??!那是民族融合的大家庭啊!因為有漢族、有維族、有哈薩克、有回族,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民族和諧的相處融合,才有的烏魯木齊這個市,才有的新疆這個自治區(qū)??!無論我們是漢人,是維族人,是哈薩……我們,都是,新疆人吶!
“烏魯木齊”的意思是美麗的草原。當血霧逐漸散去,當沖天的火光逐漸熄滅,那一望無垠的翡翠色的草原,終將重現(xiàn)于人們的視野,寧靜而安詳。
跨越天山南閉上眼,那座我生活了九年,偏安于西北的城市,便完美而細膩地展現(xiàn)在眼前。一排排高聳的白楊、白樺整齊地林立在街道的兩側(cè),在地面上投下清涼的樹蔭,小心地將行人護在其中;街畔烤羊肉的爐子還冒著熱騰騰的白煙,在陽光的照射下,輕輕飄蕩。透過薄煙看過去,整個街道仿佛都在朦朧的海市之中。形形色色的各族人民悠閑地走在寬廣的步行街上,對著迎面走過的人微微點頭報以微笑。
那一切,寧靜而安詳。那是一座各族人民聚居的城市,烏魯木齊,我的家鄉(xiāng)。
不是許多人想象中荒蕪干旱的沙漠;不是許多人想象中蒙古包散落的戈壁;不是許多人想象中的砂石橫飛;不是許多人想象中的駱駝和馬馱著人們優(yōu)哉游哉地行走;不是許多人想象中飽受窮困苦難的邊疆……
不是,都不是。
那里,有茂密的樹木層層掩映,投下厚重的陰影;那里,有涼爽的清風可以吹走一身的燥熱;那里的人行天橋橋墩用富有維吾爾族風情的花紋鏤空雕刻;那里的每一幅廣告都會在漢字的下面加上一排維文;那里的每一家店鋪新開,都會有一些賣藝的維族人主動走過去,坐在門口擊鼓奏樂,替店主吸引顧客;那里的夜晚燈火通明,大街小巷掛滿色彩斑斕的霓虹燈……
那是烏魯木齊,那是新疆。那是一個多民族融和的省市。從南疆到北疆,從綠林到草原,從雪山到戈壁荒漠,跨越100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,每一片地域都有著不同的自然風貌,每一片地域都有著不同的人文風情,每一片地域上都生活著不同的民族。
那就是新疆,來自大疆南北各個民族可以很和諧地生活在一起,談笑風生的地方,我的家鄉(xiāng)。
然而,睜開眼,殷紅的鮮血濺入瞳孔,刺鼻的血腥味在四下里彌漫,火光沖天,金屬燒焦的味道刺激著人的嗅覺神經(jīng),四處是棍棒敲擊的聲音,混雜著人們的叫喊和哀號。
亂了,全亂了。
曾經(jīng)繁華歡鬧的國際大巴扎,如今被沖天的火光籠罩,游玩的旅客,表演的演員,全都驚叫著四處逃散;曾經(jīng)寧靜閑逸的人民廣場,如今從各個角落不時傳來“轟”的爆炸聲,廣場上空寂無人,只看到煙霧慢慢彌散;曾經(jīng)充溢著瑯瑯讀書聲的新大校園,學生們將自己緊緊鎖在宿舍樓中,用無助的嚶嚶哭泣虛弱地對抗著外面的叫罵與打斗聲……
瘋了,都瘋了。
我慌亂地張著手臂像要阻止,只是啊,徒勞。我在千里之外的廣東,我在千里之外的深圳,我無法用自己瘦弱的軀體替他們抵擋刀光劍影的傷害;我無法用自己沙啞的聲音對他們喊“不要打了”;我無法用自己的眼神安撫他們充斥著憤怒或恐懼的雙眸……我無能為力。
有一個同樣從新疆出來的漢族朋友,她說,她六歲那年在伊寧的暴亂中險些喪命,因而逃命般地離開,離開她深愛的家,深愛的鄉(xiāng)。閉上眼,仿佛能看到那個六歲的孩子孤單無助地站在血泊之中,被黑暗與恐懼籠罩,瑟瑟發(fā)抖。我走過去,輕輕將那孩子攬入懷中,將她充斥著血腥的雙眸埋進自己的臂彎。睜開眼,眼瞼攔不住的淚水,洶涌而下,滴落在她幼小的肩上。我緊緊抱著她,用沙啞的聲音對著遠處那些仍在打斗的模糊身影哭喊:“不要打了,不要再打了!”朦朧的血腥味從喉嚨中泛起,眼中亦是一片血光。
而今十余年過去了,當年那個六歲的小女孩依然固執(zhí)地用“寧靜安詳”這樣的詞來形容她的家鄉(xiāng),而我,也依然愿意用這樣的詞來形容我的家鄉(xiāng),形容烏魯木齊,形容新疆,形容中國。
我是漢人。烏魯木齊7?5事件發(fā)生后,同學說,那你在那邊不是被打的對象?我垂頭,無言以對。不該是那樣的,不該啊。不是一直都相安無事么,不是一直都是“寧靜而安詳”的么,不是一直是一個民族融和的大家庭么!為何要打,為何要鬧?我的祖輩,從湖南,從河北,從全國各地,響應國家支援西部邊疆的號召,懷揣著一腔的熱血,來到新疆,來到烏魯木齊,來到伊寧,來到新疆的每一片土地,在這里揮灑他們飽滿的青春,在這里灑下他們一生的熱血,他們,把他們的青春,把他們的一生,都奉獻給了這一片富庶的土地。一直以來,漢族、維族、哈薩克族……各族人民和諧相處。卻又為何,一定要這樣鬧,一定要反目成仇,一定要血流成河?
那是烏魯木齊??!那是新疆啊!那是民族融合的大家庭?。∫驗橛袧h族、有維族、有哈薩克、有回族,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民族和諧的相處融合,才有的烏魯木齊這個市,才有的新疆這個自治區(qū)啊!無論我們是漢人,是維族人,是哈薩……我們,都是,新疆人吶!
“烏魯木齊”的意思是美麗的草原。當血霧逐漸散去,當沖天的火光逐漸熄滅,那一望無垠的翡翠色的草原,終將重現(xiàn)于人們的視野,寧靜而安詳。
跨越天山南閉上眼,那座我生活了九年,偏安于西北的城市,便完美而細膩地展現(xiàn)在眼前。一排排高聳的白楊、白樺整齊地林立在街道的兩側(cè),在地面上投下清涼的樹蔭,小心地將行人護在其中;街畔烤羊肉的爐子還冒著熱騰騰的白煙,在陽光的照射下,輕輕飄蕩。透過薄煙看過去,整個街道仿佛都在朦朧的海市之中。形形色色的各族人民悠閑地走在寬廣的步行街上,對著迎面走過的人微微點頭報以微笑。
那一切,寧靜而安詳。那是一座各族人民聚居的城市,烏魯木齊,我的家鄉(xiāng)。
不是許多人想象中荒蕪干旱的沙漠;不是許多人想象中蒙古包散落的戈壁;不是許多人想象中的砂石橫飛;不是許多人想象中的駱駝和馬馱著人們優(yōu)哉游哉地行走;不是許多人想象中飽受窮困苦難的邊疆……
不是,都不是。
那里,有茂密的樹木層層掩映,投下厚重的陰影;那里,有涼爽的清風可以吹走一身的燥熱;那里的人行天橋橋墩用富有維吾爾族風情的花紋鏤空雕刻;那里的每一幅廣告都會在漢字的下面加上一排維文;那里的每一家店鋪新開,都會有一些賣藝的維族人主動走過去,坐在門口擊鼓奏樂,替店主吸引顧客;那里的夜晚燈火通明,大街小巷掛滿色彩斑斕的霓虹燈……
那是烏魯木齊,那是新疆。那是一個多民族融和的省市。從南疆到北疆,從綠林到草原,從雪山到戈壁荒漠,跨越100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,每一片地域都有著不同的自然風貌,每一片地域都有著不同的人文風情,每一片地域上都生活著不同的民族。
那就是新疆,來自大疆南北各個民族可以很和諧地生活在一起,談笑風生的地方,我的家鄉(xiāng)。
然而,睜開眼,殷紅的鮮血濺入瞳孔,刺鼻的血腥味在四下里彌漫,火光沖天,金屬燒焦的味道刺激著人的嗅覺神經(jīng),四處是棍棒敲擊的聲音,混雜著人們的叫喊和哀號。
亂了,全亂了。
曾經(jīng)繁華歡鬧的國際大巴扎,如今被沖天的火光籠罩,游玩的旅客,表演的演員,全都驚叫著四處逃散;曾經(jīng)寧靜閑逸的人民廣場,如今從各個角落不時傳來“轟”的爆炸聲,廣場上空寂無人,只看到煙霧慢慢彌散;曾經(jīng)充溢著瑯瑯讀書聲的新大校園,學生們將自己緊緊鎖在宿舍樓中,用無助的嚶嚶哭泣虛弱地對抗著外面的叫罵與打斗聲……
瘋了,都瘋了。
我慌亂地張著手臂像要阻止,只是啊,徒勞。我在千里之外的廣東,我在千里之外的深圳,我無法用自己瘦弱的軀體替他們抵擋刀光劍影的傷害;我無法用自己沙啞的聲音對他們喊“不要打了”;我無法用自己的眼神安撫他們充斥著憤怒或恐懼的雙眸……我無能為力。
有一個同樣從新疆出來的漢族朋友,她說,她六歲那年在伊寧的暴亂中險些喪命,因而逃命般地離開,離開她深愛的家,深愛的鄉(xiāng)。閉上眼,仿佛能看到那個六歲的孩子孤單無助地站在血泊之中,被黑暗與恐懼籠罩,瑟瑟發(fā)抖。我走過去,輕輕將那孩子攬入懷中,將她充斥著血腥的雙眸埋進自己的臂彎。睜開眼,眼瞼攔不住的淚水,洶涌而下,滴落在她幼小的肩上。我緊緊抱著她,用沙啞的聲音對著遠處那些仍在打斗的模糊身影哭喊:“不要打了,不要再打了!”朦朧的血腥味從喉嚨中泛起,眼中亦是一片血光。
而今十余年過去了,當年那個六歲的小女孩依然固執(zhí)地用“寧靜安詳”這樣的詞來形容她的家鄉(xiāng),而我,也依然愿意用這樣的詞來形容我的家鄉(xiāng),形容烏魯木齊,形容新疆,形容中國。
我是漢人。烏魯木齊7?5事件發(fā)生后,同學說,那你在那邊不是被打的對象?我垂頭,無言以對。不該是那樣的,不該啊。不是一直都相安無事么,不是一直都是“寧靜而安詳”的么,不是一直是一個民族融和的大家庭么!為何要打,為何要鬧?我的祖輩,從湖南,從河北,從全國各地,響應國家支援西部邊疆的號召,懷揣著一腔的熱血,來到新疆,來到烏魯木齊,來到伊寧,來到新疆的每一片土地,在這里揮灑他們飽滿的青春,在這里灑下他們一生的熱血,他們,把他們的青春,把他們的一生,都奉獻給了這一片富庶的土地。一直以來,漢族、維族、哈薩克族……各族人民和諧相處。卻又為何,一定要這樣鬧,一定要反目成仇,一定要血流成河?
那是烏魯木齊啊!那是新疆??!那是民族融合的大家庭?。∫驗橛袧h族、有維族、有哈薩克、有回族,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民族和諧的相處融合,才有的烏魯木齊這個市,才有的新疆這個自治區(qū)啊!無論我們是漢人,是維族人,是哈薩……我們,都是,新疆人吶!
“烏魯木齊”的意思是美麗的草原。當血霧逐漸散去,當沖天的火光逐漸熄滅,那一望無垠的翡翠色的草原,終將重現(xiàn)于人們的視野,寧靜而安詳。
跨越天山南閉上眼,那座我生活了九年,偏安于西北的城市,便完美而細膩地展現(xiàn)在眼前。一排排高聳的白楊、白樺整齊地林立在街道的兩側(cè),在地面上投下清涼的樹蔭,小心地將行人護在其中;街畔烤羊肉的爐子還冒著熱騰騰的白煙,在陽光的照射下,輕輕飄蕩。透過薄煙看過去,整個街道仿佛都在朦朧的海市之中。形形色色的各族人民悠閑地走在寬廣的步行街上,對著迎面走過的人微微點頭報以微笑。
那一切,寧靜而安詳。那是一座各族人民聚居的城市,烏魯木齊,我的家鄉(xiāng)。
不是許多人想象中荒蕪干旱的沙漠;不是許多人想象中蒙古包散落的戈壁;不是許多人想象中的砂石橫飛;不是許多人想象中的駱駝和馬馱著人們優(yōu)哉游哉地行走;不是許多人想象中飽受窮困苦難的邊疆……
不是,都不是。
那里,有茂密的樹木層層掩映,投下厚重的陰影;那里,有涼爽的清風可以吹走一身的燥熱;那里的人行天橋橋墩用富有維吾爾族風情的花紋鏤空雕刻;那里的每一幅廣告都會在漢字的下面加上一排維文;那里的每一家店鋪新開,都會有一些賣藝的維族人主動走過去,坐在門口擊鼓奏樂,替店主吸引顧客;那里的夜晚燈火通明,大街小巷掛滿色彩斑斕的霓虹燈……
那是烏魯木齊,那是新疆。那是一個多民族融和的省市。從南疆到北疆,從綠林到草原,從雪山到戈壁荒漠,跨越100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,每一片地域都有著不同的自然風貌,每一片地域都有著不同的人文風情,每一片地域上都生活著不同的民族。
那就是新疆,來自大疆南北各個民族可以很和諧地生活在一起,談笑風生的地方,我的家鄉(xiāng)。
然而,睜開眼,殷紅的鮮血濺入瞳孔,刺鼻的血腥味在四下里彌漫,火光沖天,金屬燒焦的味道刺激著人的嗅覺神經(jīng),四處是棍棒敲擊的聲音,混雜著人們的叫喊和哀號。
亂了,全亂了。
曾經(jīng)繁華歡鬧的國際大巴扎,如今被沖天的火光籠罩,游玩的旅客,表演的演員,全都驚叫著四處逃散;曾經(jīng)寧靜閑逸的人民廣場,如今從各個角落不時傳來“轟”的爆炸聲,廣場上空寂無人,只看到煙霧慢慢彌散;曾經(jīng)充溢著瑯瑯讀書聲的新大校園,學生們將自己緊緊鎖在宿舍樓中,用無助的嚶嚶哭泣虛弱地對抗著外面的叫罵與打斗聲……
瘋了,都瘋了。
我慌亂地張著手臂像要阻止,只是啊,徒勞。我在千里之外的廣東,我在千里之外的深圳,我無法用自己瘦弱的軀體替他們抵擋刀光劍影的傷害;我無法用自己沙啞的聲音對他們喊“不要打了”;我無法用自己的眼神安撫他們充斥著憤怒或恐懼的雙眸……我無能為力。
有一個同樣從新疆出來的漢族朋友,她說,她六歲那年在伊寧的暴亂中險些喪命,因而逃命般地離開,離開她深愛的家,深愛的鄉(xiāng)。閉上眼,仿佛能看到那個六歲的孩子孤單無助地站在血泊之中,被黑暗與恐懼籠罩,瑟瑟發(fā)抖。我走過去,輕輕將那孩子攬入懷中,將她充斥著血腥的雙眸埋進自己的臂彎。睜開眼,眼瞼攔不住的淚水,洶涌而下,滴落在她幼小的肩上。我緊緊抱著她,用沙啞的聲音對著遠處那些仍在打斗的模糊身影哭喊:“不要打了,不要再打了!”朦朧的血腥味從喉嚨中泛起,眼中亦是一片血光。
而今十余年過去了,當年那個六歲的小女孩依然固執(zhí)地用“寧靜安詳”這樣的詞來形容她的家鄉(xiāng),而我,也依然愿意用這樣的詞來形容我的家鄉(xiāng),形容烏魯木齊,形容新疆,形容中國。
我是漢人。烏魯木齊7?5事件發(fā)生后,同學說,那你在那邊不是被打的對象?我垂頭,無言以對。不該是那樣的,不該啊。不是一直都相安無事么,不是一直都是“寧靜而安詳”的么,不是一直是一個民族融和的大家庭么!為何要打,為何要鬧?我的祖輩,從湖南,從河北,從全國各地,響應國家支援西部邊疆的號召,懷揣著一腔的熱血,來到新疆,來到烏魯木齊,來到伊寧,來到新疆的每一片土地,在這里揮灑他們飽滿的青春,在這里灑下他們一生的熱血,他們,把他們的青春,把他們的一生,都奉獻給了這一片富庶的土地。一直以來,漢族、維族、哈薩克族……各族人民和諧相處。卻又為何,一定要這樣鬧,一定要反目成仇,一定要血流成河?
那是烏魯木齊??!那是新疆啊!那是民族融合的大家庭?。∫驗橛袧h族、有維族、有哈薩克、有回族,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民族和諧的相處融合,才有的烏魯木齊這個市,才有的新疆這個自治區(qū)啊!無論我們是漢人,是維族人,是哈薩……我們,都是,新疆人吶!
“烏魯木齊”的意思是美麗的草原。當血霧逐漸散去,當沖天的火光逐漸熄滅,那一望無垠的翡翠色的草原,終將重現(xiàn)于人們的視野,寧靜而安詳。
跨越天山南作者:高中高三學生(7)班 曾薇郡 時間:2023-1-7 13:55
好文章,贊一下
198人
很一般,需努力
5298人
太差勁,踩一下
87人
- 上一篇:難忘的第一次作文300字
- 下一篇:我是一本幸福的書作文550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