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有新意滯后教改 武漢名師痛批高考作文題 1000字
文章摘要:高考敘事作文:怎么寫好沒有新意滯后教改 武漢名師痛批高考作文題1000字作文?武漢晨報武漢語文名師洪鎮(zhèn)濤對今年全國語文高考題顯然很失望,昨日他對作文命題提出“批判”,認為,今年的話題作文脫離了學生認知范圍,讓學生難以領會題意,寫出精彩文章。今年高考作文給出《韓非子》中的一個寓言,要求考生就“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”這個話題寫篇文章。以下是丁書誠寫的《沒有新意滯后教改 武漢名師痛批高考作文題》范文;
好沒有新意滯后教改 武漢名師痛批高考作文題作文1000字概況
- 作者:丁書誠
- 班級:小學高考
- 字數(shù):1000字作文
- 體裁:敘事
- 段落:分14段敘寫
- 更新:2023年09月16日 20時34分
武漢晨報
武漢語文名師洪鎮(zhèn)濤對今年全國語文高考題顯然很失望,昨日他對作文命題提出“批判”,認為,今年的話題作文脫離了學生認知范圍,讓學生難以領會題意,寫出精彩文章。
今年高考作文給出《韓非子》中的一個寓言,要求考生就“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”這個話題寫篇文章。洪鎮(zhèn)濤說,這等于“給出了一個儒家思想”,讓考生圍繞這個主題作文,局限性很大,考生雖不容易跑題,但想寫出彩很難。
洪鎮(zhèn)濤認為,這個話題考生想寫得深刻很難,因為它“脫離了高中生的認知范圍,考生會覺得很陌生而導致無話可說”。
曾是武漢首屆十大名師的洪鎮(zhèn)濤同時認為,“今年高考作文沒有新意、與近幾年的作文大同小異,反映出語文試卷滯后于教改”。洪介紹,近幾年我國課程改革步子很大,各個學科都制定了新課程標準,其中語文寫作的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引導學生關注自然、關注社會、關注人生,抒發(fā)自己獨特的體驗,有個性的認識,提倡研究性學習、綜合性學習。反觀高考作文,“還是局限于閉門論道,紙上談兵”。
洪鎮(zhèn)濤說,高考作文應引導考生關注社會現(xiàn)實,他舉例說如果今年的作文考有關“非典”、戰(zhàn)爭等的話題,考生都會深有感觸,寫起來會有感而發(fā)。
華師一附中名師分析作文題
考生不知如何下筆
華師一附中周文濤、楊文科兩位高級教師昨日應邀點評了高考作文題:
一個寓言可以讓學生引出不少類似的寓言或生活片斷。兩個提示(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和事物認知正誤深淺有沒有聯(lián)系?什么關系?)引導學生對生活材料思考的角度,三個“自”(立意自定、文體自選、題目自擬)加上一個試題引用的寓言材料“可用也可不用”,給學生寫作以充分的自由度。
今年高考作文主要表達情感親疏與認識深淺的關系,較之與去年的考題難度顯然增大,涉及到情感親疏與認識的深淺的關系。我認為,作文難就難在考生不知如何下筆。
前幾年的作文題,只有一個中心詞,或叫做單因素(一個詞如:誠信)或是偏正詞組(如心靈的選擇),而今年則屬于多因素的話題,涉及到幾個詞的組合以及相關概念間的關系,學生理解與運用起來相對來說難度要大些。
當然,基礎一般者可循規(guī)蹈矩,沿題目提示方向思考寫作,基礎好的學生大可拋開材料,各顯神通。作文要想寫得好,要求考生對社會生活層面有一種較深的理解。以及對社會生活類比的能力。在社會生活中找到寓言故事中間運用到類比材料、情感與社會生活中,如任人唯親、任人唯賢、可以進行三個類比,從學生價值判斷方面有正確的價值標準,如法不容情,盡管情感是重要的,但情感一要服從理性;情感要受理性的指導,如果考生情感深刻真摯,如果能與社會進行類比充分,有一個正確的價值標準,就會使文章的中心明確,而且有一定的思想深度。(采寫/記者張勝利 通訊員胡勁東 汪新華)
作者:小學高考學生(4)班 丁書誠 時間:2023-9-16 20:34
好文章,贊一下
397人
很一般,需努力
5497人
太差勁,踩一下
86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