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再見了,親人》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1200字
文章摘要:親人作文1200字:怎么寫好《再見了,親人》第一課時教學設計1200字作文?一、教學目標1、學會本課12個生字,認識4個生字。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:封鎖、暫時、打糕、情誼、混進、爭吵、大嫂、阻擊戰(zhàn)、搗米謠、偵察員、雪中送炭。聯(lián)系上下文,重點理解“雪中送炭、唯一”等詞語。2、能正確理解課文內(nèi)容,學習1自然段,聯(lián)系上下文,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,體會志愿軍戰(zhàn)士與朝鮮人民的深情厚誼。以下是鄭清明寫的《《再見了,親人》第一課時教學設計》范文;
好《再見了,親人》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作文1200字概況
- 作者:鄭清明
- 班級:高中高三
- 字數(shù):1200字作文
- 體裁:
- 段落:分36段敘寫
- 更新:2023年02月04日 21時51分
一、教學目標
1、學會本課12個生字,認識4個生字。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:封鎖、暫時、打糕、情誼、混進、爭吵、大嫂、阻擊戰(zhàn)、搗米謠、偵察員、雪中送炭。聯(lián)系上下文,重點理解“雪中送炭、唯一”等詞語。
2、能正確理解課文內(nèi)容,學習1自然段,聯(lián)系上下文,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,體會志愿軍戰(zhàn)士與朝鮮人民的深情厚誼。
二、教學重點:讀懂全文,理清文章的結構。
三、教學難點:感受文章要表達的思想感情。
四、教學準備:
1、魏巍的作品《誰是最可愛的人》
2、《英雄兒女》主題曲。二胡《還鄉(xiāng)行》
教學過程
一、 情感導入
1、板書“親人”后問誰是你的親人?讓學生簡要說出有血緣關系的人稱為親人。
2、讀課題。引言:親人就在眼前,學生讀“再見了,親人”。以后再也見不到了,學生讀“再見了,親人”。
〔設計理念〕本課蘊含著濃濃的情感因素,以親人為切入點,通過兩讀課題,打通學生的情感關卡,使孩子受到感染,為學習課文做好鋪墊。
二、初讀課文,學習生字詞,感知大意。
1、用你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,注意讀準字音,讀通句子,把你認為容易讀錯的地方多讀幾遍。
2、指名認讀生字。
3、學生簡單匯報讀懂什么。提示:比如對課文內(nèi)容、課文結構、課文情景的看法和見解。
4、在學生回答中相機讓其板書大娘、小金花、大嫂。在寫“嫂”的時候進一步的指導。
5、在說主要內(nèi)容時加入時代背景的介紹。
〔設計理念〕雖然是五年級學生,但本課生字詞較多,學生遺忘率比較高初讀是閱讀教學之始,扎扎實實學好生字詞,讀準字音為精讀課文做好準備。
三、合作探究,感知第一段
1、把最令你感動的地方劃出來,好好讀一讀,看一看你從中能體會到什么,并在旁邊寫一寫自己的體會。
2、學生自讀自悟后在四人小組中交流。
3、全班交流。
預設一:課文回憶了大娘的哪幾件事?板書:送打糕昏倒路旁 救傷員失小孫孫
預設二“大娘,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!……永遠不會?!蓖ㄟ^品讀祈使句、疑問句、設問句,三種不同的句式,深刻領悟“大娘”對“志愿軍戰(zhàn)士” “慈母般”的深情。
預設三:播放《英雄兒女》主題曲后出示投影:是您帶著全村婦女,頂著打糕,冒著炮火,穿過硝煙,送到陣地上給我們吃,真是雪中送炭呀!指導學生理解“帶著”“頂著”“冒著”、“穿過”、幾個詞語的含義,聯(lián)系上下文理解“雪中送炭”。并讓學生用“雪中送炭”說一句話。結合錄像深化對句子含義的理解。通過大娘冒著生命危險送打糕,感悟她對志愿軍的深情厚誼。
預設四: “您說,這比山還高,比海深的情意,我們怎能忘懷?”
4、歸納段的表達方法。讓學生按“話別、追憶、抒情”分層
〔設計理念〕舍得花時間讓學生讀書,通過合作學習,小組交流等形式充分體現(xiàn)學生是語文學習主人的理念。同時讓學生走近文本,既訓練學生讀書方法又培養(yǎng)語文能力。
四、指導朗讀,深化理解
朝鮮的大娘為我們洗補衣服,戰(zhàn)斗中送打糕,為求傷員失去了唯一的親人----小孫孫。.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能忘懷嗎?所以我們的志愿軍對大娘說(配樂引讀)“大娘,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!您說,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,我們怎么能忘懷......
〔設計理念〕通過配樂朗讀,把文章感情推向高潮,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。
五:作業(yè):
1、必讀題:熟讀課文,背誦第一段。
2、選做題:閱讀魏巍的作品《誰是最可愛的人》。
作者:高中高三學生(1)班 鄭清明 時間:2023-2-4 21:51
好文章,贊一下
502人
很一般,需努力
8602人
太差勁,踩一下
91人
- 上一篇:冒險特工小組作文1000字
- 下一篇:我們一起走過作文750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