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與行 1200字
文章摘要:高三作文1200字:怎么寫好知與行1200字作文?行知與行二年一班李金玲榮譽:校級三好學生,國學閱讀之星格言:博學之,審問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篤行之。出處:《禮記?中庸》釋義:廣泛的學習、詳細的詢問,對自己所學的東西要慎重的思考、做出準確的辨析,然后踏踏實實地去實踐。以下是沈兆熙寫的《知與行》范文;
好知與行作文1200字概況
- 作者:沈兆熙
- 班級:高中高三
- 字數(shù):1200字作文
- 體裁:
- 段落:分9段敘寫
- 更新:2020年12月19日 06時30分
行知與行二年一班李金玲榮譽:校級三好學生,國學閱讀之星格言:博學之,審問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篤行之。出處:《禮記?中庸》釋義:廣泛的學習、詳細的詢問,對自己所學的東西要慎重的思考、做出準確的辨析,然后踏踏實實地去實踐。行動是知識的積累,也是知識的驗證,這是我一直崇高的真理。
而“博學之,審問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篤行之”便是我所推崇的無上箴言。這句話出自《禮記?中庸》。大意是:廣泛的學習,詳細的詢問,對自己所學的東西要慎重地思考,做出準確的辨析,然后踏踏實實地去實踐。此句說的不正是知與行的關系嗎?“博學”、“審問”、“慎思”、“明辨”講的是求知的過程,“篤行”是要求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。
學,就要學會;問,就要弄懂;思,就要有所得;行,就要執(zhí)著。從認識到實踐,不斷努力,就會不斷增漲才智和能力。這也是一種知與行的關系。先知而后行,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去親身實踐,得出正確的結論。
記得剛上初中時,一時間不適應這種快節(jié)奏,制定了很多學習計劃,希望可以提高學習成績。但制定了卻沒能去做,學習自然不會進步。后來,爸爸發(fā)現(xiàn)了這種情況,便向我講了這條格言。他說:“在古人看來,耳聞、目見、心知、力行是認識事物的四種途徑,但以‘力行’最為重要。
無論做什么事,都要讓知與行結合起來。知是行的前提和向導,反過來行又會進一步促進知的深入發(fā)展,只有這樣才會更快的進步?!卑职值囊环挘粌H使我醒悟,也因此讓我喜歡上了這條格言。隨著年齡的增長,知識的增多,我發(fā)現(xiàn)了很多人因為做到“力行”、“審問”而有所成就。
在先秦的諸子百家中,墨子是最講究實際行動的。他和他的弟子,都在實踐中推行墨家的施政思想,使墨家成為春秋著名的學派。自古以來,也有很多思想家、學問家在知與行的問題上做了有益的探索。李時珍走遍了南方各省,收集民間藥方,逐一加以驗證,寫成了不朽的醫(yī)學名著《本草綱目》。
無數(shù)實例證明:那些僅僅靠書本獲得知識而缺乏實踐的人,是很難成為大學問家的。在當今社會中,知識的重要性非比尋常。只有擁有豐富的知識,才能取得成就。而得到知識最有效的方法除間接經驗外,還可在實踐中獲得。
從現(xiàn)在開始,我就要按我喜愛的格言去做。努力學習各個科目,做到廣泛的學習;節(jié)約每一分每一秒,少與同學打鬧,多看一些各種領域的書籍,豐富自己的知識;遇到不理解的問題,要主動問老師,請教同學,弄懂為止;對書本上所學的知識,要用自己的大腦加以分析,獨立地思考,不盲目迷信書本,要敢于質疑,對任何事物都要有自己的看法;對待知識要辨析地想,找出不同的意思。無論要實現(xiàn)這些事情有多難,我都會一如既往下定決心做下去。用自己的行動證明我的知識,這樣才能使我們排斥虛偽、拒絕空想、親身行動,得到最正確的結論,獲得豐富的知識。
畢竟“紙上得來終覺淺,絕知此事要躬行”才是最正確的方法。知與行,知識與行動,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與親身實踐、積極行動相結合,才會使我們的人生更加光輝燦爛,使中華傳統(tǒng)美德經久不衰,在我們當今社會中熠熠生輝。教師
作者:高中高三學生(6)班 沈兆熙 時間:2020-12-19 06:30
好文章,贊一下
870人
很一般,需努力
7970人
太差勁,踩一下
59人
- 上一篇:我的假期,我做主作文500字
- 下一篇:找朋友作文350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