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和媽媽學百科 1200字
文章摘要:初三寫人作文:怎么寫好我和媽媽學百科1200字作文?今天是星期天,外面下起來小雨,做完了作業(yè)也不能出去玩。爺爺說今天準備蒸饅頭,咦。我要仔細地看看饅頭是怎么做出來的。爺爺端出來已經發(fā)酵的面,然后鋪好案板,在案板上灑上面,然后用手把面揉好后,團成大小均勻的像水杯蓋那么大的圓饅頭,等鍋里的水開始冒白氣了,就把饅頭一個一個的放到鍋里,不過每個饅頭間要有一定的距離,爺爺說放的太近了,等饅頭蒸熟了變大了就全粘在一起了。以下是羅燕寫的《我和媽媽學百科》范文;
好我和媽媽學百科作文1200字概況
- 作者:羅燕
- 班級:初中初三
- 字數:1200字作文
- 體裁:寫人
- 段落:分7段敘寫
- 更新:2022年08月02日 13時55分
今天是星期天,外面下起來小雨,做完了作業(yè)也不能出去玩。爺爺說今天準備蒸饅頭,咦!我要仔細地看看饅頭是怎么做出來的。爺爺端出來已經發(fā)酵的面,然后鋪好案板,在案板上灑上面,然后用手把面揉好后,團成大小均勻的像水杯蓋那么大的圓饅頭,等鍋里的水開始冒白氣了,就把饅頭一個一個的放到鍋里,不過每個饅頭間要有一定的距離,爺爺說放的太近了,等饅頭蒸熟了變大了就全粘在一起了。
蒸饅頭需要大概二十分鐘,爺爺問我知不知道面粉是什么做的?這個難不住我,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就知道了。我得意的說:“面粉是地里的小麥長熟了以后,用收割機收到袋子里,然后把麥粒放到磨面粉的機器里磨成粉就成面粉了。”爺爺聽了很開心說:“懂得還不少呢!”接下來,爺爺還給我講了很多種地的知識。饅頭蒸出來了,白白胖胖的,比蒸之前大了很多。我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,問爺爺吧!爺爺說以前就是這樣跟老人學的,只知道里面有酵母把面發(fā)起來就行。還是問媽媽吧!媽媽可以幫我查資料。
下午媽媽加班回來,我迫不及待地給媽媽提了一大堆問題:饅頭是誰發(fā)明的?為什么等面發(fā)酵了才能蒸饅頭?饅頭是怎么變大的?還有我還發(fā)現爺爺在冬天的時候,爺爺為什么把面盆放在電熱毯上發(fā)面,然后還用被子捂著呢?電腦真是太好了,媽媽查了很多關于饅頭的資料,我來給你們講講吧:
我沒有想到饅頭竟然是諸葛亮發(fā)明的。相傳三國時候,蜀國南邊的南蠻洞主孟獲總是不斷來襲擊騷擾,諸葛亮親自帶兵去討伐他。瀘水一帶人煙極少,瘴氣很重而且有毒。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個迷信的主意:殺死一些“南蠻”的俘虜,用他們的頭顱去祭河神。諸葛亮當然不能答應殺“南蠻”俘虜。為了鼓舞士氣,他想出了另一個辦法:用面粉和成面泥,捏成人頭的模樣兒蒸熟,當作祭品來代替“蠻”頭去祭祀河神。 打那以后,這種面食就流傳了下來,并且傳到了北方。因為稱“蠻頭”實在太嚇人了,人們就用“饅”字換下了“蠻”字,寫作“饅頭”,久而久之,饅頭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品了。
那為什么等面發(fā)酵了才能蒸饅頭? 饅頭蒸出來松軟可口主要是因為在面里放上了酵母,酵母遇到糖類就會生長成酵母菌,分解出二氧化碳和水,發(fā)酵的面粉里就會有很多氣孔,爺爺說他也是靠觀察這些氣孔來檢查面發(fā)好了沒有。蒸好的饅頭里面也是因為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氣孔才會很柔軟,饅頭發(fā)酵的好壞直接取決于氣孔,大小均勻的話,這樣的發(fā)酵是很成功的,如果氣孔不均勻饅頭里面就會夾著硬面疙瘩,饅頭就不好吃了。
爺爺在冬天蒸饅頭的時候用被子捂著放在電熱毯上發(fā)面,原來是因為冬天溫度太低了,酵母細胞在低于水的冰點或者高于47℃的溫度下,一般不能生長,最適應的生長溫度一般在20℃~30℃。爺爺這樣做是為了溫度升高后讓面發(fā)的快一點。
我把學到的知識講給爺爺聽,爺爺笑呵呵地說:“只知道老一輩人這么教就這么做了,沒想到小小的饅頭里面還有這么多的知識??!”媽媽還給我講了很多酵母菌的知識,酵母菌分好幾種,有食用酵母、飼料酵母,食用酵母又包括面包酵母、食品酵母和藥用酵母等。我還知道了有些酵母菌對生物是有害的,比如紅酵母和白色念珠菌。有很多知識我不太懂,什么是細胞?什么是分子?二氧化碳是什么?......媽媽說等初中上了物理和化學課,生活中很多不明白的現象都會迎刃而解的。通過今天的學習,我發(fā)現自己懂得太少了,我要向那些愛觀察、愛動腦的同學和朋友學習,多觀察、多提問題,而且要主動地尋找答案,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知識豐富的人。
作者:初中初三學生(5)班 羅燕 時間:2022-8-2 13:55
好文章,贊一下
846人
很一般,需努力
6946人
太差勁,踩一下
35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