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《中國的司法制度》中古代法律制度有感 1500字
文章摘要:初一讀后感作文:怎么寫好讀《中國的司法制度》中古代法律制度有感1500字作文?感受古老的洗禮---讀《中國的司法制度》中古代法律制度有感讀完我國古代法律制度,使我不僅對古代的整個法律體系有一個明確的認識,而且還了解到其產(chǎn)生的根源和社會背景。中國古代自國家出現(xiàn)后,統(tǒng)治階級就開始通過國家機關制定法律,建立法律制度。以下是鐘萱茹寫的《讀《中國的司法制度》中古代法律制度有感》范文;
好讀《中國的司法制度》中古代法律制度有感作文1500字概況
- 作者:鐘萱茹
- 班級:初中初一
- 字數(shù):1500字作文
- 體裁:讀后感
- 段落:分25段敘寫
- 更新:2023年05月04日 02時50分
感受古老的洗禮
讀完我國古代法律制度,使我不僅對古代的整個法律體系有一個明確的認識,而且還了解到其產(chǎn)生的根源和社會背景。
中國古代自國家出現(xiàn)后,統(tǒng)治階級就開始通過國家機關制定法律,建立法律制度。經(jīng)過幾千年的發(fā)展,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的法律體系。
夏商周的法律是奴隸制法律,以習慣法為主,禮刑并用。它體現(xiàn)了王權與族權的統(tǒng)一,滲透了神權思想。夏代是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,其法律總稱為“禹刑”。刑罰的出現(xiàn),標志著夏代法律制度已經(jīng)產(chǎn)生。
“湯刑”是商代法律的總稱。商代已具有成文法律,商朝的刑法嚴酷,有死刑、肉刑、流刑、徒刑等。
西周的法律制度因于夏、商,到了西周更趨成熟。《呂刑》中對犯人施行五種刑罰的規(guī)定長達三千條;同時,明確規(guī)定了罰金等級和贖刑制度等。
春秋戰(zhàn)國春秋時期,奴隸制法制解體,各諸侯國的法律制度發(fā)生重大變化,成文法陸續(xù)頒布。成文法的制定和公布,限制了舊貴族的特權,促進了封建生產(chǎn)關系的發(fā)展,標志著奴隸制的瓦解。
戰(zhàn)國時期封建制度確立。各諸侯國陸續(xù)頒布了以保護封建私有制為中心內(nèi)容的封建法律。秦代法律以酷烈而著稱于世,刑罰種類繁多,手段也極為殘酷,對罪犯往往數(shù)刑并施。
先秦以前沒有專設司法機關,只是設官理刑。夏有大理,商周有司寇。戰(zhàn)國時期,各諸侯國先后設置掌握獄訟的最高法官。
秦統(tǒng)一的秦王朝建立后,“廷尉”列為九卿之一,作為中央司法機關的長官,負責審理皇帝交辦的案件和地方移送的疑難案件。秦地方無專門的司法機關,郡守、縣令兼行審判權,可自行處理一般案件。
西漢,蕭何以《秦律》為基礎,制成《九章律》,確立以律、令、科、比為形式的一整套法律制度。漢武帝“罷黜百家,獨尊儒術”,這種思想構成了封建法律的理論基礎,一直為歷代封建統(tǒng)治者所奉行。
漢代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,奠定了整個封建社會六部制度的基礎。漢代中央仍以廷尉(又稱大理)為最高司法長官,地方司法機關與秦基本相同。漢代對各種機構的員額和職權都有明確規(guī)定。
三國兩晉南北朝這一時期各朝都編纂法典。曹魏對法律作了重大修改,制定《魏律》18篇,規(guī)定五刑,使刑名進一步規(guī)范化;保護貴族、官僚、地主等8種權貴人物在審判上享有特權的“八議”也正式上升為法律制度,這是中國古代刑法的重要發(fā)展?!侗饼R律》首創(chuàng)“重罪十條”;北魏、南陳法律中規(guī)定的官吏可以官抵罪的“官當”制度,對后世的封建法典皆有重大影響。
隋唐這是中國封建社會諸種制度包括法律制度發(fā)生重大變革的時期。隋朝制定的《開皇律》在封建法典中占有重要地位。唐律把“十惡”特標篇首,律文全面反映了唐代社會的等級劃分,明確規(guī)定了社會各等級的不同身份、地位、權利和義務,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。《唐律》和《唐律疏議》是中國歷史上最完整的封建法典,對中國封建法律的發(fā)展影響極大,對亞洲一些國家亦有一定影響。刑部為中央司法行政機關,主管司法行政,負責審核大理寺及州縣審判案件。御史臺為中央最高監(jiān)察機關,負責監(jiān)督大理寺和刑部的司法活動,亦參與某些案件的審判。唐朝時,每遇重大案件,皇帝通常命令大理寺卿同刑部尚書、御史中丞共同審理,稱作“三司推事”。
宋代司法機關不斷擴大,職權分散。于中央司法機關大理寺和刑部之外,皇帝在宮中增設審刑院,掌審議大理寺上報的案件。宋元《宋刑統(tǒng)》是宋代的基本法典。宋朝全面強化封建專制主義,皇帝可隨時頒布□令作為斷罪處刑的依據(jù)。
明、清是中國封建社會后期的兩個朝代,在法律上亦反映出封建社會后期的時代特點。明、清法規(guī)以律為主,律外有誥、例、令、條例、則例、會典等。
清代制定的《大清律例》,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法典。明清兩代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日益強化,司法權更趨集中、完善。于中央設都察院、刑部、大理寺,合稱“三法司”,分典刑獄。對重大案件實行“三司會審”,清稱“九卿會審”,標志著皇帝對司法權的嚴格控制。
在具體的法律制度、法律條文的背后,有著極為復雜的社會思想因素。這些因素決定了中國古代法律制度具有以下主要特點:
①法律出于皇權,維護皇權。古代中國實行專制主義的統(tǒng)治,奴隸社會的君主的“命”即法律,封建社會的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。
②禮法結合,以儒家思想為理論基礎。自漢武帝“罷黜百家,獨尊儒術”以后,儒家思想成為主導的政治思想,以其為基礎逐步形成了以禮法合流為基本特征的封建法律思想體系。維護“三綱五?!背蔀榉饨ǚǖ涞暮诵膬?nèi)容,德主刑輔、禮刑并用成為法制的原則。
③官僚、貴族享有法定特權。中國古代法律從維護等級制度出發(fā),賦予貴族官僚以各種特權。
④諸法合體、并用,司法隸屬于行政,無獨立審判權。中國古代法律最早表現(xiàn)為禮刑并用,之后形成諸法合體的封建法典。在封建專制主義制度下,皇帝是最高統(tǒng)治者,直接控制司法大權。地方的審判權完全歸屬行政機關。
感受完這一次古老的洗禮,我的受益良多。古代法律制度的背后承載了許多古老的歷史文化和中國傳統(tǒng)思想。只有我們更多地去了解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、經(jīng)濟、文化的發(fā)展和演變,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國傳統(tǒng)法律制度。
作者:初中初一學生(1)班 鐘萱茹 時間:2023-5-4 02:50
好文章,贊一下
304人
很一般,需努力
7404人
太差勁,踩一下
93人
- 上一篇:菲菲作文500字
- 下一篇:游天生林藝作文800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