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華鱘的自述 3000字
文章摘要:高三作文3000字:怎么寫好中華鱘的自述3000字作文?我的名字叫中華鱘,經(jīng)常往返于江河大海之間。只有見多識廣的旅行家,才有可能有幸認識我。我的起源與早期記述鱘魚類是古棘魚類的一支后裔,在古生代非常繁榮,到中生代幾乎絕跡。鱘魚的化石最早出現(xiàn)于距今一億四千萬年前,那時,我們生活在一個超級大陸的咸、淡水域之間。以下是鐘璐蓉寫的《中華鱘的自述》范文;
好中華鱘的自述作文3000字概況
- 作者:鐘璐蓉
- 班級:高中高三
- 字數(shù):3000字作文
- 體裁:
- 段落:分23段敘寫
- 更新:2023年05月21日 20時55分
我的名字叫中華鱘,經(jīng)常往返于江河大海之間。只有見多識廣的旅行家,才有可能有幸認識我。
我的起源與早期記述
鱘魚類是古棘魚類的一支后裔,在古生代非常繁榮,到中生代幾乎絕跡。鱘魚的化石最早出現(xiàn)于距今一億四千萬年前,那時,我們生活在一個超級大陸的咸、淡水域之間。隨著大陸漂移,我們被隔離而分化成了不同的特定種。就在那個時候,我選擇了中國海域和長江作為繁衍生息地,故名中華鱘。我為中國獨有,是世界27種鱘魚中最珍稀的一個種類。據(jù)估計,在大約1.5億年前恐龍統(tǒng)治地球的白堊紀,我就在地球生存并繁衍。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,我被譽為“水中的大熊貓”,因為我只在長江上游產卵,我又被稱為“愛國魚”。成年的我可以長到4米長、1000公斤重,壽命可達100多歲。還有人特別看重我,說我是“活化石”,那有點不敢當。人稱“活化石”者,都是先被人們認定已經(jīng)滅絕,后又發(fā)現(xiàn)了活的那種古老生物,而我卻世世代代與人類共同生存呢。不過,人們奉我為“中國寶”,我倒是默認了,不但是“中華國寶”,還是世界珍寶??!
作為魚類,我有值得驕傲的地方。就是我已經(jīng)成為人類文明史的一部分,而很少有其他魚類能享受如此殊榮。翻開史料,會發(fā)現(xiàn)早在西周就有關于我的文獻記載。《呂氏春秋》敬我為神魚。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等史書都有關于我的記述。近代人們習慣于把我稱作“鰉”魚,說因為我是皇上的御用佳肴,另說是因我外現(xiàn)像龍,跟皇帝同種,故而稱“鰉”。對此,我倒不以為然。遺憾的是,在此之前,我還沒有一個“官名”。我的拉丁名AcipensersinensisGray,這還是一位叫格雷的英國學者1834年所取。大名“中華鱘”,是由我國魚類學家伍獻文教授在1963年賜予的。直到這時,人們才把我與同類和異族區(qū)分開來。
我的同類和異族
現(xiàn)存鱘形目魚類,在世界上有三個中心分布區(qū)。一個是歐洲的黑海、里海和北冰洋一帶,再就是北太平洋東西沿岸的兩個分布區(qū)。細分起來,我們這一目共有27個種和亞種,彼此之間還有近族和遠族的區(qū)別。
離得最遠的是白鱘科,他們主要分布在美國的密西西比河和密蘇里河流域。由于分化年代久遠,兩種魚的生活習性已有很大區(qū)別。比較起來,我們鱘科更興旺發(fā)達,共有18種分布在北半球,其中,9種分布在歐洲;7種分布在北太平洋西岸的亞洲;5種分布在北太平洋東岸的北美洲。自古以來,大家都有特定的生活區(qū)域,只有少數(shù)幾種跨地界分布。
我長著掃帚式的歪尾,背鰭靠近尾端,體表分布著硬鱗,吻上有須,區(qū)分我比較容易。而白鱘,“鼻子”很長,沒有五行骨板,胡須也短而少,一看便能相識,沒有專業(yè)人員指點,也很好區(qū)分我和他。
我旅行生涯的奇遇
我是海河口的洄游魚類,常常為繁殖和找食,自由來往于咸淡水域。我到過青島海濱金黃色的沙灘;游覽過鼓浪嶼周圍的海礁;也漫游過南海的珊瑚群中。我還見過洞庭湖的浩蕩煙波;看過黃河入海口的滔滔濁水;在錢塘江口弄過潮;甚至還去過異國他鄉(xiāng)的朝鮮半島,但真正使我迷戀的,還是長江三峽和金沙江奔騰的激流。我們世世代代在長江上游出生,養(yǎng)成了遠行萬里不忘故鄉(xiāng)的習慣。到自己生兒育女之時,總要克服艱難險阻,上溯3000多公里,找回原來的出生地。那里有卵石堆砌成的天然產床。初生魚苗靠江水托舉,流送到海洋,滔滔長江是我們生命的搖籃。進入八十年代,長江中游筑起了第一座水壩,很多魚類都受阻于壩下。環(huán)境變化,使我找不到理想的產卵場,成活的后代明顯減少。危難之時,人類設有忘記我們,把我們送到人工繁殖場,為我們安排了舒適的住所,配備了助產土和保育員。我們的后代在人工條件下出生,得到了從未有過的照顧。三個月后,我攜帶兒女回歸大海。
同為鱘類,我們的生活習性可不完全相同。有的喜歡旅行,有的喜歡定居;有的喜歡咸水,有的喜歡淡水。而我常往來于咸水與淡水之間。就食性而言,我喜食底棲動物。鱘類的成年年齡不同,個子大小也有區(qū)別。成年的中華鱘體重都在400公斤左右,最大的可超過500公斤,可謂是個龐然大物。但北方的一些歐洲的,由于壽命長得可達100歲,所以最大的體重有1500公斤。只是要活到高齡不容易,特大魚也就不多見了。
建壩使我出了名,在1982年葛洲壩截流以前,每年洄游到長江上游產卵的中華鱘超過3500尾,如今不足500尾,銳減了70%。此外,葛洲壩截流前,從四川雷波帽水域到重慶木洞水域800公里長的江段,有16處中華鱘天然產卵場,如今只在葛洲壩下游30公里的江段發(fā)現(xiàn)1處天然產卵場。所以,保護我們被納入國家的議事日程。目前,在長江上游的湖北和下游的上海分別建立了中華鱘自然保護區(qū),設立中華鱘研究和繁殖中心,加強環(huán)境資源的監(jiān)測,限制排污和捕撈,并將人工繁殖的中華鱘放流回長江,試圖增長并保持中華鱘的種群數(shù)量。新聞界大量報道我們的消息,許多國內外朋友都來繁殖場觀賞我們。港、澳、臺同胞、華僑、外籍華人,尤其對我們的回歸習性感興趣?!镑\魚島”因此成為一個旅游點,終年車水馬龍,門庭若市。面對這一切,我真有點受寵若驚和自我陶醉。幾年來我們兒孫的數(shù)量已穩(wěn)步回升,接近修壩前的資源狀況。我雖然為再也見不到長江三峽而遺憾,但人類還是畢竟為我們提供了生存條件,使中華鱘能世世代代繁衍下去。
我的價值
中國人很早就對我有所認識,明朝的李時珍還對我的用途作了全面的歸納,他在《本草綱目》中說:“其脂與肉層層相間,肉色白,脂色黃如蠟,其脊骨及鼻,并鰭與鰓,皆脆軟可食……其肉骨煮炙皆美?!蔽闹羞€記下藥用:“肝主治惡瘡疥癬。肉補虛益氣,令人肥健。煮汁飲,治血淋。鼻肉作脯補虛下氣。子狀如小豆,殺腹內小蟲。”古代為了捕捉我們,設官員專司此事,史有“魚官空設,玉版(鱘魚)不嘗”之說。當時設置專司衙門,是為了控制我們這些名貴魚類,專門作為御用。隨著社會發(fā)展,我們的身價也在提高。今天,加工的黑魚子醬,被稱作黑色黃金,一條魚的價值超過二萬美元,有道鱘魚菜,就可以大大提高宴席的標準。為此,每年世界上約有25000噸鱘魚被起捕,商品交易價值超過十億美元。
人類與我
上個世紀,鑒于當時科學水平,人們對魚類資源的貯量還缺乏深刻認識,總認為海洋魚類是取之不盡的,連著名的生物學家赫晉黎教授也曾說:“無論怎樣捕捉,總不會使魚類銳減”隨著近代無限度捕撈,鱘類數(shù)量逐年減少。工業(yè)發(fā)展,帶來水質污染;攔河筑壩,妨礙魚類上溯產卵,這一切都對生存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,我的同類有的也和我一樣,在歐洲和北美的一些水域,完全失去了漁業(yè)價值。這以后,人類開始重視我們的資源保護。一方面通過人工增殖,增加天然水域的數(shù)量,另一方面通過養(yǎng)殖,來滿足商品需求。由于對捕撈進行了嚴格的限制,才使我們得以繁衍生息。
人類建壩使我出了名,在1982年葛洲壩截流以前,每年洄游到長江上游產卵的中華鱘超過3500尾,如今不足500尾,銳減了70%。此外,葛洲壩截流前,從四川雷波帽水域到重慶木洞水域800公里長的江段,有16處中華鱘天然產卵場,如今只在葛洲壩下游30公里的江段發(fā)現(xiàn)1處天然產卵場。所以,保護我們被納入國家的議事日程。目前,在長江上游的湖北和下游的上海分別建立了中華鱘自然保護區(qū),設立中華鱘研究和繁殖中心,加強環(huán)境資源的監(jiān)測,限制排污和捕撈,并將人工繁殖的中華鱘放流回長江,試圖增長并保持中華鱘的種群數(shù)量。新聞界大量報道我們的消息,許多國內外朋友都來繁殖場觀賞我們。港、澳、臺同胞、華僑、外籍華人,尤其對我們的回歸習性感興趣?!镑\魚島”因此成為一個旅游點,終年車水馬龍,門庭若市。面對這一切,我真有點受寵若驚和自我陶醉。幾年來我們兒孫的數(shù)量已穩(wěn)步回升,接近修壩前的資源狀況。我雖然為再也見不到長江三峽而遺憾,但人類還是畢竟為我們提供了生存條件,使中華鱘能世世代代繁衍下去。
我平時性情溫順,不會主動攻擊人和其他動物。但若遇到傷害,卻會勇猛無比。發(fā)起怒來,可以把小木船掀翻,曾經(jīng)有一偷捕者被我們打入水中,葬身江底。也許正因為有挑戰(zhàn)性,我的同類在西方國家被作為游釣對象。這種人魚相斗的情景,有古書作了生動的描述:“漁人以小構近千,沉而取之,鈞著身,諸鉤皆作,待其困憊,方敢掣取?!笨梢姡也皇且粋€輕易屈服的對手。
今天未來
隨著歷史的變遷,很多野生動植物都已經(jīng)從地球上滅絕,有的只留下標本和化石,有的還來不及發(fā)現(xiàn)就已消失。據(jù)科學家研究,20年前,生物滅絕速度大概是一天一個種。而今天,已達到每小時一個種,一年約有一萬種生物滅絕。面對這一串令人瞠目的數(shù)字,我不能不為自己未來的命運而擔憂,祈望人類能對野生動植物予以更多的保護。
今天,包括中國在內,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都已制定了野生生物保護法,并劃定了一些自然保護區(qū),建立了許多野生動物繁殖保護站,人類已認識到這一地球賜予的遺產不能任其支出。事實上,如不節(jié)制開發(fā),提供再生條件,就會破壞生態(tài)平衡,最終危及人類自身。這也許就是我們這一代的幸運吧!
有人類的重視,我的未來將是光明的。我們的繁殖條件將得到改善,家族將增加入工繁殖的新成員。我們會有機會進入水庫、湖泊、甚至池塘,成為新的養(yǎng)殖對象。我們還可能遠渡重洋,到歐洲、美洲傳播后代,在外國的同類和異族也可能被引種到中國。那時,古棘魚類的后裔會更加興旺發(fā)達,我們將為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。人類對我們的研究,也將解開更多的未解之謎。
作者:高中高三學生(5)班 鐘璐蓉 時間:2023-5-21 20:55
好文章,贊一下
808人
很一般,需努力
8908人
太差勁,踩一下
97人
- 上一篇:我與長輩比童年作文400字
- 下一篇:遠離毒品,珍惜生命作文550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