畢加索痛恨戰(zhàn)爭的故事
更新時間:2024-10-23 17:25 > 來源:98作文網(wǎng) 名人故事文章摘要:1937年4月26日,那本應該是人間四月天,德國法西斯空軍恣意轟炸了西班牙歷史名城風光旖旎的小鎮(zhèn)格爾尼卡,當時恰逢集市,2000名無辜平民喪生,格爾尼卡被夷為平地。這一事件震撼了全世界,也震撼了畢加索。憤怒的畫家畢加索,揮筆創(chuàng)作了大型油畫《格爾尼卡》1937年4月26日,那本應該是“人間四月天”,德國法西斯空軍恣意轟炸了西班牙歷史名城——風光旖旎的小鎮(zhèn)格爾尼卡,當時恰逢集市,2000名無辜平民喪生,格爾尼卡被夷為平地。
1937年4月26日,那本應該是人間四月天,德國法西斯空軍恣意轟炸了西班牙歷史名城風光旖旎的小鎮(zhèn)格爾尼卡,當時恰逢集市,2000名無辜平民喪生,格爾尼卡被夷為平地。這一事件震撼了全世界,也震撼了畢加索。憤怒的畫家畢加索,揮筆創(chuàng)作了大型油畫《格爾尼卡》1937年4月26日,那本應該是“人間四月天”,德國法西斯空軍恣意轟炸了西班牙歷史名城——風光旖旎的小鎮(zhèn)格爾尼卡,當時恰逢集市,2000名無辜平民喪生,格爾尼卡被夷為平地。這一事件震撼了全世界,也震撼了畢加索。憤怒的畫家畢加索,揮筆創(chuàng)作了大型油畫《格爾尼卡》。七十年過去,這幅杰作已經(jīng)成為警示戰(zhàn)爭災難的文化符號之一,也使格爾尼卡的悲劇永遠留在了人類傷痕累累的記憶中。 畫面里沒有飛機,沒有炸彈,卻聚集了殘暴、恐怖、痛苦、絕望、死亡和吶喊。被踐踏的鮮花、斷裂的肢體,號啕大哭的母親、仰天狂叫的求救,斷臂倒地的男子、瀕死長嘶的馬匹......這是對法西斯暴行的無聲控訴,撕裂長空。畫家以半抽象的立體主義手法,以超時空的形象組合,打破了空間界限,蘊含了憤懣的抗議,成就了史詩的悲壯;在支離破碎的黑白灰色(責任編輯:admin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