唯才是舉的漢武帝
更新時間:2024-10-03 04:24 > 來源:98作文網(wǎng) 名人故事文章摘要:唯才每天,我總愛坐在屋檐下:捧上一本書,聽著泉水的旋律,我讀書的節(jié)奏總能朗朗上口,心照不宣;唯才是一個春暖花開的午后,我跟朋友輾轉(zhuǎn)了幾次車程才來到了珠海外伶丁島,順著盤山半路而下就看到了蒼茫大海,目光所及只不過初窺一角,卻震撼驚心。唯才是舉捧著飄落的花瓣,恍然萌動了一種禪意:這不是偶然,而是一種際遇,亦或我與花兒是前世文字之旅的戀人、相識一世的舊友。
古訓(xùn):得人者昌,失人者亡。漢武帝時代人才輩出,使?jié)h王朝達到了鼎盛,這與漢武帝唯才是舉的用人思想分不開。
東漢史學(xué)家班固在《漢武故事》里記載這樣一件事:漢武帝到郎署見一老翁,白發(fā)蒼蒼,步履蹣跚,衣衫不整。武帝奇怪,一般郎官都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,而這位須鬢皆白為什么還當(dāng)郎官呢?于是就問他:"公何時為郎,何其老也?"答曰:"臣姓顏名駟,江都人也,以文帝時為郎。"上問曰:"何其老而不遇也?"駟曰:"文帝好文而臣好武;景帝好老而臣尚少;陛下好少而臣已老。是以三世不遇,故老于郎署。"聽顏駟這么一說,武帝深為震驚,這么一位三朝為官的老者,就是因為碰不上皇帝所好,總也得不到提拔重用,干了大半輩子還是個郎官,這不是顏駟的過錯,而是用人上的疏誤,武帝考察了顏駟的才識,即任命他為會稽都尉,也就是會稽郡的軍事首領(lǐng)。從此出來一個"顏郎老"的典型,成為生不逢時、老而不遇的代名詞。
漢武帝即位后對漢初的用人政策作了大刀闊斧的調(diào)整。漢初用人看重資歷,擔(dān)任一定的官職還要有相應(yīng)的財產(chǎn)標(biāo)準(zhǔn),凡是兩千石以上的高級官吏,都可以保舉自己的子弟做官。這種近親繁殖的制度,造成了人才的退化,壓制優(yōu)秀人才的崛起。元朔元年,他下了一道"興廉舉孝"的詔書,宣布不講出身門第,"唯才是舉",并把它制度化,哪級官吏"不舉孝、不察廉"就免職罷官。武帝上臺后還有一個很大的舉動,采納董仲舒的建議,宣布"罷黜百家,獨尊儒術(shù)"。但他在選用人才時并不是"唯儒是用",提拔到內(nèi)朝作為心腹之臣的。都不是"醇儒",而是看真才實學(xué)。他十分欣賞儒學(xué)大師董仲舒的學(xué)問,但他始終沒有得到重用,最大的官是"江都相",后來還降為中大夫,大概看他是能說不能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