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高考作文-名句運用讓你的文章添彩
更新時間:2024-11-28 20:49 > 來源:98作文網(wǎng) 時事論據(jù)文章摘要:名句,是前人思想和聰明的結(jié)晶,散發(fā)著超越時空的魅力,閃爍著永恒的靈感和詩意的光線。多用名句,能使我們的表達精練而生動。善用名句,則能使我們的作文意蘊深刻,神采飛揚。名句的運用,一般分為“引用”和“化用”引用又分“明引”和“暗引”。
名句,是前人思想和聰明的結(jié)晶,散發(fā)著超越時空的魅力,閃爍著永恒的靈感和詩意的光線。多用名句,能使我們的表達精練而生動;善用名句,則能使我們的作文意蘊深刻,神采飛揚。
名句的運用,一般分為“引用”和“化用”引用又分“明引”和“暗引”。所謂“明引”,即點明名句的出處和來源,如例文《以平和之心對待人生》的最后兩節(jié),它是一種最常見的引用;所謂“暗引”,即不指明出處,直接將名句編織在自己的語言中,這種引用不露斧痕,最受作者青睞。如例文《斷岸千尺?氣定神閑》的開文三節(jié)。
“化用”也可分為兩種。
一是“借用式”,即借用名句的形式來抒發(fā)自己的感情,屬于“舊瓶裝新酒”。如蘇軾的“如蠅在食,吐之方快”一句,便是借用了《漢書.杜欽傳》中的“如鯁在喉,不吐不快”,但表意已有所不同:“鯁”在喉,給人的是痛感,而“蠅”在食,則讓人惡心。這樣一改.就將蘇軾對權(quán)貴的厭惡之情和無畏之意表達得更為強烈可感。
二是“引申式”,即發(fā)揮名句的原意,在原有意思上引出新意來。例文《所謂伊人,在水之溪》就是這方面的代表。不難看出,這篇記敘性散文的情節(jié),是根據(jù)司馬遷《史記?屈原列傳》中“屈原行吟江畔”和屈原《涉江》中“吾與重華游兮瑤之圃”的詩句申發(fā)而來??忌浞掷梦氖分R,對屈原生命的最后一刻進行了大膽而又合理的想象,并加上簡練雅致又不失細致生動的文筆,將屈原熱愛祖國決不猶疑、堅持真理毫不妥協(xié)的高貴品質(zhì)和偉大情懷,表現(xiàn)得淋漓而雋永,令閱卷者贊嘆。值得一提的是,與例文2考生對蘇軾的詩文爛熟于心了如指掌一樣,本文對《詩》《易》《論語》《史記》以及《離騷》《涉江》《九歌》的運用也是信手拈來,俯拾即是,充分反映了考生非同一般的文化底蘊,難怪閱卷老師說:“就沖這功力,也會打個高分!”
顯然,名句的運用,不僅能提高我們的理解能力,豐富我們的審美情趣,還能培養(yǎng)我們的創(chuàng)造思維。在我們的作文中,名句的運用,有這樣幾種具體的途徑。
1.以名句為題,畫龍點睛。
例文3的“所謂伊人,在水之誒”,言簡意賅,一語雙關:既是屈原心中追隨的“伊人”一一明主,又是考生心中崇尚的愛國先行者——屈原,可謂典雅傳神,韻味無窮。
2.以名句開篇,先聲奪人。
“揀盡寒枝不肯棲”“嫣然一笑竹籬間”“玄裳縞衣嘎然長嗚”,暗引蘇軾的名句,構(gòu)成語意上的排比,為正文論述“斷岸千尺?氣定神閑”的蘇軾做了極富神韻的渲染,引人入勝。
3.以名句對比,突出見解。
明引北島的“一切希望都帶著注釋,一切信仰都帶著呻吟......”和舒婷的“未來的一切,都生長于它的昨天,希望......”,通過絕望與希望的鮮明對比,有力地突出了人生的聰明就是擁有平和心態(tài)的見解。
4.以名句為料,別致傳神。
5.以名句穿插,一氣呵成。
“荃不察余之中情兮”、“吾將上下而求索”與“雖九死其猶未悔”三句屈原《離騷》中的名句為小標題,既巧妙銜接三個片段,又通過層層疊加,使屈原熱愛祖國、堅持真理的偉大品性更加鮮明突出。
6.以名句煞尾,強化主題。
以《論語》完篇,強化了人生聰明的現(xiàn)實意義,引文簡潔明了,短促有力,雖戛然而止,卻引人深思,以蘇詩結(jié)尾,進一步突出了蘇軾的淡定瀟灑、豪放曠達,既照應開文,又給人回味無窮之感。
半畝方塘一鑒開,天光云影共徘徊.作文就像方塘和鏡子,我們的思想和情感就如天光,而名句則如飄動的云影?親愛的同學,多用名句、善用名句吧,它能讓我們的作文更亮,更雅,更靈動,更富有魅力,你,何樂而不為呢?
我們猜您可能喜歡以下文章:2012高考作文-名句運用讓你的文章添彩解讀北京教育考試院發(fā)布的2012年高考考試說明2012高考作文-利用名句來畫龍點睛2012高考作文輔導-寫景文章如何寫2012高考-作文命題讓考生感受到美高考優(yōu)秀作文參考:冬的主宰高考優(yōu)秀作文參考:人生,豐富多彩!高考優(yōu)秀作文參考;瞧這一家子高考優(yōu)秀作文參考:這一刻,我學會了堅強2012高考-作文審題要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