浮生札記 10000字
文章摘要:高三作文10000字:怎么寫好浮生札記10000字作文?一直很向往一個人生活的狀態(tài)。七月份,離了家,搬去城市的另一端開始一個人的生活。房子在鬧市區(qū)一棟舊住宅的頂樓,向南,60多平米,有大的落地窗門,陽光因此格外充沛豐盛。整個房間看起來像一個通透的玻璃容器,房里的綠色植物如同水草供輸揚起,光束中懸浮的細塵是水中浮游的微生物,而居于其中的我,像是一尾自由自在的魚。以下是王紫寒寫的《浮生札記》范文;
好浮生札記作文10000字概況
- 作者:王紫寒
- 班級:高中高三
- 字數(shù):10000字作文
- 體裁:
- 段落:分64段敘寫
- 更新:2022年05月05日 11時04分
一直很向往一個人生活的狀態(tài)。七月份,離了家,搬去城市的另一端開始一個人的生活。
房子在鬧市區(qū)一棟舊住宅的頂樓,向南,60多平米,有大的落地窗門,陽光因此格外充沛豐盛。整個房間看起來像一個通透的玻璃容器,房里的綠色植物如同水草供輸揚起,光束中懸浮的細塵是水中浮游的微生物,而居于其中的我,像是一尾自由自在的魚。有著自我的一片小天地。
房子的結(jié)構(gòu)很簡單,一個小而精致的廚房,一個整潔的浴間和一個寬敞的長方形臥室。墻壁刷得白亮,木質(zhì)地板泛起暗棕色的光澤。臥室里陳著一張大床和一張原木的狹長書桌。書桌上方的墻壁上設計有獨具匠心的架空書閣,我稱之它為“空中樓閣”。落地門窗是復合式的,每天都有一柱柱的圓形光柱穿透其中,像一條條來自天上的路途。
隨身帶往的東西其實不多,都是些難以舍棄的陳舊物品。喜歡的依舊還在穿著的衣物,幾軸自己的書畫,外鑲紅木鏡框的刺繡成品,幾方小格子的棉質(zhì)桌布,一套老式的茶具,一個用了好些年的白熾臺燈,幾箱子的舊書籍,一個依靠它寫了好多文字以及延展了我更多的生活空間的IBM,許多個大小不一的軟面、硬面筆記本,里面是一些我的閱讀摘錄和所想所記……我是個有著懷舊情結(jié)的人,所以對一切熟悉、喜歡的舊物戀戀不舍。陪伴在身邊的也一直都是些留了好多年的東西。這些物品經(jīng)過反復地相視、接觸、使用,因著襲上了相似的氣息,沾染了人的情感。我相信任何舊物它都有感情,因此我與它之間,會有一種共通甚至相戀的感覺。好似因緣已久。
因緣已久。我是個沒有確鑿信仰的人,但我卻一直深信“緣”的存在??傆X得它身處人所在的空間,時時刻刻關注著你,在某一個時刻,某個地點,安排一次次的悄然相見。因此我也就視“緣”為一種指引,按緣索跡。
一次在一家瓷器專賣店里,看到一套晴朗明凈的碗具,滿心歡喜。碗體釉色明亮通透,釉質(zhì)細膩溫和,碗身有浮凸的畫案,暈染著水沫藍,但像是剛濡上墨,藍色還似處在流動之中。花案雅致,花瓣、莖、葉均細細長長。我猜度是蘭。一看碗具名,“空谷幽蘭”,內(nèi)心為之一驚。仿佛覺得它是在“緣”的指引下,一種于我的靜默等待,于是立即掏錢買下,帶回家用木支架小心支起,每天都拭擦上一遍,放在房間里做裝飾。房間里還擺放著一個雕花木玻璃屏風。是在一家小家私店買的,有四扇屏,紅棕色澤,精致厚實的原木鏤刻外框,內(nèi)鑲貼有簡明風格的蘭花圖紙的亮色玻璃,別有一番古色古香又不乏現(xiàn)代感覺的韻味。在櫥窗外初次與它相見的時候,便覺得似曾相識,雖然價格有些貴,但還是買了下來。向來都是如此,遇上合乎心意、一見傾心的東西,就會毫不猶豫地買下來帶在身邊?;蛟S是因為我不愿錯失,又或許是因為此中的緣分太重,沉重婉轉(zhuǎn)至難以推卻。于是我覺得我所獲得的一切,所經(jīng)歷的一切,所感知的一切,所悟得的一切,皆因緣而來。那么多年來我一直走走停停,帶著那些有緣的舊物,尋覓著那些還未曾相見的新的有緣物,淌涉我的人生之長河。
架空的書閣中,安放著兩方硯,一方黛青色,一方暗紅。硯身有精致的刻紋,硯體質(zhì)地細膩,色澤潤和,棱角在時間、空氣的磨礪和經(jīng)手人、藏者的一次次鑒賞中泯滅。以食指蘸取少些清水,輕按硯臺凹面挪動,有滑膩柔軟之感,似肌膚滑過絲緞面。手指間的觸摸,仿佛是浩淼時空里的一次神游,創(chuàng)建了甲骨金文篆隸楷草行、若是悠悠五千年歷史有眠,枕著的,我想,即是這一方硯。
與硯結(jié)緣,始于少時。少時學書法,從橫豎撇點捺到字句聯(lián)章,從米字格描紅本到張張白宣,從臨摹效法柳顏歐體到所謂的“自成一體”,在這過程之中,雖然辛苦,但也由此而得到過許多。一次有緣讀到詩句“硯洗一溪云”,心里赫然為之驚動。于是也就開始有心于“洗硯”,在內(nèi)心里架構(gòu)起一副自己的“洗硯”圖。洗硯者必然青衣長衫,儒雅文氣,洗硯的動作必然優(yōu)雅而從容,徐緩而淡然。余墨從硯臺滴入水中,紛紛化開,像一朵朵悄然綻放的花朵,頃刻間開至絢爛荼蘼,又倏忽間化為一縷青煙隱沒于水里,銷聲匿跡。余墨在水中的轉(zhuǎn)瞬即逝,就如同夜間曇花的短暫一現(xiàn),而余墨在水中綻放只為有心于它的洗硯者,正如曇花于夜間悄然綻放也只為有心于它的觀賞者。只有兩者內(nèi)心彼此宣照相通,才能夠相見。而人生又事事處處莫不如此。門扉緊扣,緣字當鎖,而只有有心之、傾心之、用心之,才能叩開門扉,有所得。
忽而又想到了洗硯與花之落?!奥浼t不是無情物,化作春泥更護花。”落紅終逝,片片凋零于花枝,但它已將最美留在了季節(jié)一直很向往一個人生活的狀態(tài)。七月份,離了家,搬去城市的另一端開始一個人的生活。房子在鬧市區(qū)一棟舊住宅的頂樓,向南,60多平米,有大的落地窗門,陽光因此格外充沛豐盛。整個房間看起來像一個通透的玻璃容器,房里的綠色植物如同水草供輸揚起,光束中懸浮的細塵是水中浮游的微生物,而居于其中的我,像是一尾自由自在的魚。有著自我的一片小天地。
房子的結(jié)構(gòu)很簡單,一個小而精致的廚房,一個整潔的浴間和一個寬敞的長方形臥室。墻壁刷得白亮,木質(zhì)地板泛起暗棕色的光澤。臥室里陳著一張大床和一張原木的狹長書桌。書桌上方的墻壁上設計有獨具匠心的架空書閣,我稱之它為“空中樓閣”。落地門窗是復合式的,每天都有一柱柱的圓形光柱穿透其中,像一條條來自天上的路途。
隨身帶往的東西其實不多,都是些難以舍棄的陳舊物品。喜歡的依舊還在穿著的衣物,幾軸自己的書畫,外鑲紅木鏡框的刺繡成品,幾方小格子的棉質(zhì)桌布,一套老式的茶具,一個用了好些年的白熾臺燈,幾箱子的舊書籍,一個依靠它寫了好多文字以及延展了我更多的生活空間的IBM,許多個大小不一的軟面、硬面筆記本,里面是一些我的閱讀摘錄和所想所記……我是個有著懷舊情結(jié)的人,所以對一切熟悉、喜歡的舊物戀戀不舍。陪伴在身邊的也一直都是些留了好多年的東西。這些物品經(jīng)過反復地相視、接觸、使用,因著襲上了相似的氣息,沾染了人的情感。我相信任何舊物它都有感情,因此我與它之間,會有一種共通甚至相戀的感覺。好似因緣已久。
因緣已久。我是個沒有確鑿信仰的人,但我卻一直深信“緣”的存在??傆X得它身處人所在的空間,時時刻刻關注著你,在某一個時刻,某個地點,安排一次次的悄然相見。因此我也就視“緣”為一種指引,按緣索跡。
一次在一家瓷器專賣店里,看到一套晴朗明凈的碗具,滿心歡喜。碗體釉色明亮通透,釉質(zhì)細膩溫和,碗身有浮凸的畫案,暈染著水沫藍,但像是剛濡上墨,藍色還似處在流動之中。花案雅致,花瓣、莖、葉均細細長長。我猜度是蘭。一看碗具名,“空谷幽蘭”,內(nèi)心為之一驚。仿佛覺得它是在“緣”的指引下,一種于我的靜默等待,于是立即掏錢買下,帶回家用木支架小心支起,每天都拭擦上一遍,放在房間里做裝飾。房間里還擺放著一個雕花木玻璃屏風。是在一家小家私店買的,有四扇屏,紅棕色澤,精致厚實的原木鏤刻外框,內(nèi)鑲貼有簡明風格的蘭花圖紙的亮色玻璃,別有一番古色古香又不乏現(xiàn)代感覺的韻味。在櫥窗外初次與它相見的時候,便覺得似曾相識,雖然價格有些貴,但還是買了下來。向來都是如此,遇上合乎心意、一見傾心的東西,就會毫不猶豫地買下來帶在身邊。或許是因為我不愿錯失,又或許是因為此中的緣分太重,沉重婉轉(zhuǎn)至難以推卻。于是我覺得我所獲得的一切,所經(jīng)歷的一切,所感知的一切,所悟得的一切,皆因緣而來。那么多年來我一直走走停停,帶著那些有緣的舊物,尋覓著那些還未曾相見的新的有緣物,淌涉我的人生之長河。
架空的書閣中,安放著兩方硯,一方黛青色,一方暗紅。硯身有精致的刻紋,硯體質(zhì)地細膩,色澤潤和,棱角在時間、空氣的磨礪和經(jīng)手人、藏者的一次次鑒賞中泯滅。以食指蘸取少些清水,輕按硯臺凹面挪動,有滑膩柔軟之感,似肌膚滑過絲緞面。手指間的觸摸,仿佛是浩淼時空里的一次神游,創(chuàng)建了甲骨金文篆隸楷草行、若是悠悠五千年歷史有眠,枕著的,我想,即是這一方硯。
與硯結(jié)緣,始于少時。少時學書法,從橫豎撇點捺到字句聯(lián)章,從米字格描紅本到張張白宣,從臨摹效法柳顏歐體到所謂的“自成一體”,在這過程之中,雖然辛苦,但也由此而得到過許多。一次有緣讀到詩句“硯洗一溪云”,心里赫然為之驚動。于是也就開始有心于“洗硯”,在內(nèi)心里架構(gòu)起一副自己的“洗硯”圖。洗硯者必然青衣長衫,儒雅文氣,洗硯的動作必然優(yōu)雅而從容,徐緩而淡然。余墨從硯臺滴入水中,紛紛化開,像一朵朵悄然綻放的花朵,頃刻間開至絢爛荼蘼,又倏忽間化為一縷青煙隱沒于水里,銷聲匿跡。余墨在水中的轉(zhuǎn)瞬即逝,就如同夜間曇花的短暫一現(xiàn),而余墨在水中綻放只為有心于它的洗硯者,正如曇花于夜間悄然綻放也只為有心于它的觀賞者。只有兩者內(nèi)心彼此宣照相通,才能夠相見。而人生又事事處處莫不如此。門扉緊扣,緣字當鎖,而只有有心之、傾心之、用心之,才能叩開門扉,有所得。
忽而又想到了洗硯與花之落?!奥浼t不是無情物,化作春泥更護花。”落紅終逝,片片凋零于花枝,但它已將最美留在了季節(jié)一直很向往一個人生活的狀態(tài)。七月份,離了家,搬去城市的另一端開始一個人的生活。房子在鬧市區(qū)一棟舊住宅的頂樓,向南,60多平米,有大的落地窗門,陽光因此格外充沛豐盛。整個房間看起來像一個通透的玻璃容器,房里的綠色植物如同水草供輸揚起,光束中懸浮的細塵是水中浮游的微生物,而居于其中的我,像是一尾自由自在的魚。有著自我的一片小天地。
房子的結(jié)構(gòu)很簡單,一個小而精致的廚房,一個整潔的浴間和一個寬敞的長方形臥室。墻壁刷得白亮,木質(zhì)地板泛起暗棕色的光澤。臥室里陳著一張大床和一張原木的狹長書桌。書桌上方的墻壁上設計有獨具匠心的架空書閣,我稱之它為“空中樓閣”。落地門窗是復合式的,每天都有一柱柱的圓形光柱穿透其中,像一條條來自天上的路途。
隨身帶往的東西其實不多,都是些難以舍棄的陳舊物品。喜歡的依舊還在穿著的衣物,幾軸自己的書畫,外鑲紅木鏡框的刺繡成品,幾方小格子的棉質(zhì)桌布,一套老式的茶具,一個用了好些年的白熾臺燈,幾箱子的舊書籍,一個依靠它寫了好多文字以及延展了我更多的生活空間的IBM,許多個大小不一的軟面、硬面筆記本,里面是一些我的閱讀摘錄和所想所記……我是個有著懷舊情結(jié)的人,所以對一切熟悉、喜歡的舊物戀戀不舍。陪伴在身邊的也一直都是些留了好多年的東西。這些物品經(jīng)過反復地相視、接觸、使用,因著襲上了相似的氣息,沾染了人的情感。我相信任何舊物它都有感情,因此我與它之間,會有一種共通甚至相戀的感覺。好似因緣已久。
因緣已久。我是個沒有確鑿信仰的人,但我卻一直深信“緣”的存在??傆X得它身處人所在的空間,時時刻刻關注著你,在某一個時刻,某個地點,安排一次次的悄然相見。因此我也就視“緣”為一種指引,按緣索跡。
一次在一家瓷器專賣店里,看到一套晴朗明凈的碗具,滿心歡喜。碗體釉色明亮通透,釉質(zhì)細膩溫和,碗身有浮凸的畫案,暈染著水沫藍,但像是剛濡上墨,藍色還似處在流動之中?;ò秆胖?,花瓣、莖、葉均細細長長。我猜度是蘭。一看碗具名,“空谷幽蘭”,內(nèi)心為之一驚。仿佛覺得它是在“緣”的指引下,一種于我的靜默等待,于是立即掏錢買下,帶回家用木支架小心支起,每天都拭擦上一遍,放在房間里做裝飾。房間里還擺放著一個雕花木玻璃屏風。是在一家小家私店買的,有四扇屏,紅棕色澤,精致厚實的原木鏤刻外框,內(nèi)鑲貼有簡明風格的蘭花圖紙的亮色玻璃,別有一番古色古香又不乏現(xiàn)代感覺的韻味。在櫥窗外初次與它相見的時候,便覺得似曾相識,雖然價格有些貴,但還是買了下來。向來都是如此,遇上合乎心意、一見傾心的東西,就會毫不猶豫地買下來帶在身邊。或許是因為我不愿錯失,又或許是因為此中的緣分太重,沉重婉轉(zhuǎn)至難以推卻。于是我覺得我所獲得的一切,所經(jīng)歷的一切,所感知的一切,所悟得的一切,皆因緣而來。那么多年來我一直走走停停,帶著那些有緣的舊物,尋覓著那些還未曾相見的新的有緣物,淌涉我的人生之長河。
架空的書閣中,安放著兩方硯,一方黛青色,一方暗紅。硯身有精致的刻紋,硯體質(zhì)地細膩,色澤潤和,棱角在時間、空氣的磨礪和經(jīng)手人、藏者的一次次鑒賞中泯滅。以食指蘸取少些清水,輕按硯臺凹面挪動,有滑膩柔軟之感,似肌膚滑過絲緞面。手指間的觸摸,仿佛是浩淼時空里的一次神游,創(chuàng)建了甲骨金文篆隸楷草行、若是悠悠五千年歷史有眠,枕著的,我想,即是這一方硯。
與硯結(jié)緣,始于少時。少時學書法,從橫豎撇點捺到字句聯(lián)章,從米字格描紅本到張張白宣,從臨摹效法柳顏歐體到所謂的“自成一體”,在這過程之中,雖然辛苦,但也由此而得到過許多。一次有緣讀到詩句“硯洗一溪云”,心里赫然為之驚動。于是也就開始有心于“洗硯”,在內(nèi)心里架構(gòu)起一副自己的“洗硯”圖。洗硯者必然青衣長衫,儒雅文氣,洗硯的動作必然優(yōu)雅而從容,徐緩而淡然。余墨從硯臺滴入水中,紛紛化開,像一朵朵悄然綻放的花朵,頃刻間開至絢爛荼蘼,又倏忽間化為一縷青煙隱沒于水里,銷聲匿跡。余墨在水中的轉(zhuǎn)瞬即逝,就如同夜間曇花的短暫一現(xiàn),而余墨在水中綻放只為有心于它的洗硯者,正如曇花于夜間悄然綻放也只為有心于它的觀賞者。只有兩者內(nèi)心彼此宣照相通,才能夠相見。而人生又事事處處莫不如此。門扉緊扣,緣字當鎖,而只有有心之、傾心之、用心之,才能叩開門扉,有所得。
忽而又想到了洗硯與花之落?!奥浼t不是無情物,化作春泥更護花?!甭浼t終逝,片片凋零于花枝,但它已將最美留在了季節(jié)一直很向往一個人生活的狀態(tài)。七月份,離了家,搬去城市的另一端開始一個人的生活。房子在鬧市區(qū)一棟舊住宅的頂樓,向南,60多平米,有大的落地窗門,陽光因此格外充沛豐盛。整個房間看起來像一個通透的玻璃容器,房里的綠色植物如同水草供輸揚起,光束中懸浮的細塵是水中浮游的微生物,而居于其中的我,像是一尾自由自在的魚。有著自我的一片小天地。
房子的結(jié)構(gòu)很簡單,一個小而精致的廚房,一個整潔的浴間和一個寬敞的長方形臥室。墻壁刷得白亮,木質(zhì)地板泛起暗棕色的光澤。臥室里陳著一張大床和一張原木的狹長書桌。書桌上方的墻壁上設計有獨具匠心的架空書閣,我稱之它為“空中樓閣”。落地門窗是復合式的,每天都有一柱柱的圓形光柱穿透其中,像一條條來自天上的路途。
隨身帶往的東西其實不多,都是些難以舍棄的陳舊物品。喜歡的依舊還在穿著的衣物,幾軸自己的書畫,外鑲紅木鏡框的刺繡成品,幾方小格子的棉質(zhì)桌布,一套老式的茶具,一個用了好些年的白熾臺燈,幾箱子的舊書籍,一個依靠它寫了好多文字以及延展了我更多的生活空間的IBM,許多個大小不一的軟面、硬面筆記本,里面是一些我的閱讀摘錄和所想所記……我是個有著懷舊情結(jié)的人,所以對一切熟悉、喜歡的舊物戀戀不舍。陪伴在身邊的也一直都是些留了好多年的東西。這些物品經(jīng)過反復地相視、接觸、使用,因著襲上了相似的氣息,沾染了人的情感。我相信任何舊物它都有感情,因此我與它之間,會有一種共通甚至相戀的感覺。好似因緣已久。
因緣已久。我是個沒有確鑿信仰的人,但我卻一直深信“緣”的存在。總覺得它身處人所在的空間,時時刻刻關注著你,在某一個時刻,某個地點,安排一次次的悄然相見。因此我也就視“緣”為一種指引,按緣索跡。
一次在一家瓷器專賣店里,看到一套晴朗明凈的碗具,滿心歡喜。碗體釉色明亮通透,釉質(zhì)細膩溫和,碗身有浮凸的畫案,暈染著水沫藍,但像是剛濡上墨,藍色還似處在流動之中?;ò秆胖拢ò?、莖、葉均細細長長。我猜度是蘭。一看碗具名,“空谷幽蘭”,內(nèi)心為之一驚。仿佛覺得它是在“緣”的指引下,一種于我的靜默等待,于是立即掏錢買下,帶回家用木支架小心支起,每天都拭擦上一遍,放在房間里做裝飾。房間里還擺放著一個雕花木玻璃屏風。是在一家小家私店買的,有四扇屏,紅棕色澤,精致厚實的原木鏤刻外框,內(nèi)鑲貼有簡明風格的蘭花圖紙的亮色玻璃,別有一番古色古香又不乏現(xiàn)代感覺的韻味。在櫥窗外初次與它相見的時候,便覺得似曾相識,雖然價格有些貴,但還是買了下來。向來都是如此,遇上合乎心意、一見傾心的東西,就會毫不猶豫地買下來帶在身邊?;蛟S是因為我不愿錯失,又或許是因為此中的緣分太重,沉重婉轉(zhuǎn)至難以推卻。于是我覺得我所獲得的一切,所經(jīng)歷的一切,所感知的一切,所悟得的一切,皆因緣而來。那么多年來我一直走走停停,帶著那些有緣的舊物,尋覓著那些還未曾相見的新的有緣物,淌涉我的人生之長河。
架空的書閣中,安放著兩方硯,一方黛青色,一方暗紅。硯身有精致的刻紋,硯體質(zhì)地細膩,色澤潤和,棱角在時間、空氣的磨礪和經(jīng)手人、藏者的一次次鑒賞中泯滅。以食指蘸取少些清水,輕按硯臺凹面挪動,有滑膩柔軟之感,似肌膚滑過絲緞面。手指間的觸摸,仿佛是浩淼時空里的一次神游,創(chuàng)建了甲骨金文篆隸楷草行、若是悠悠五千年歷史有眠,枕著的,我想,即是這一方硯。
與硯結(jié)緣,始于少時。少時學書法,從橫豎撇點捺到字句聯(lián)章,從米字格描紅本到張張白宣,從臨摹效法柳顏歐體到所謂的“自成一體”,在這過程之中,雖然辛苦,但也由此而得到過許多。一次有緣讀到詩句“硯洗一溪云”,心里赫然為之驚動。于是也就開始有心于“洗硯”,在內(nèi)心里架構(gòu)起一副自己的“洗硯”圖。洗硯者必然青衣長衫,儒雅文氣,洗硯的動作必然優(yōu)雅而從容,徐緩而淡然。余墨從硯臺滴入水中,紛紛化開,像一朵朵悄然綻放的花朵,頃刻間開至絢爛荼蘼,又倏忽間化為一縷青煙隱沒于水里,銷聲匿跡。余墨在水中的轉(zhuǎn)瞬即逝,就如同夜間曇花的短暫一現(xiàn),而余墨在水中綻放只為有心于它的洗硯者,正如曇花于夜間悄然綻放也只為有心于它的觀賞者。只有兩者內(nèi)心彼此宣照相通,才能夠相見。而人生又事事處處莫不如此。門扉緊扣,緣字當鎖,而只有有心之、傾心之、用心之,才能叩開門扉,有所得。
忽而又想到了洗硯與花之落。“落紅不是無情物,化作春泥更護花。”落紅終逝,片片凋零于花枝,但它已將最美留在了季節(jié)一直很向往一個人生活的狀態(tài)。七月份,離了家,搬去城市的另一端開始一個人的生活。房子在鬧市區(qū)一棟舊住宅的頂樓,向南,60多平米,有大的落地窗門,陽光因此格外充沛豐盛。整個房間看起來像一個通透的玻璃容器,房里的綠色植物如同水草供輸揚起,光束中懸浮的細塵是水中浮游的微生物,而居于其中的我,像是一尾自由自在的魚。有著自我的一片小天地。
房子的結(jié)構(gòu)很簡單,一個小而精致的廚房,一個整潔的浴間和一個寬敞的長方形臥室。墻壁刷得白亮,木質(zhì)地板泛起暗棕色的光澤。臥室里陳著一張大床和一張原木的狹長書桌。書桌上方的墻壁上設計有獨具匠心的架空書閣,我稱之它為“空中樓閣”。落地門窗是復合式的,每天都有一柱柱的圓形光柱穿透其中,像一條條來自天上的路途。
隨身帶往的東西其實不多,都是些難以舍棄的陳舊物品。喜歡的依舊還在穿著的衣物,幾軸自己的書畫,外鑲紅木鏡框的刺繡成品,幾方小格子的棉質(zhì)桌布,一套老式的茶具,一個用了好些年的白熾臺燈,幾箱子的舊書籍,一個依靠它寫了好多文字以及延展了我更多的生活空間的IBM,許多個大小不一的軟面、硬面筆記本,里面是一些我的閱讀摘錄和所想所記……我是個有著懷舊情結(jié)的人,所以對一切熟悉、喜歡的舊物戀戀不舍。陪伴在身邊的也一直都是些留了好多年的東西。這些物品經(jīng)過反復地相視、接觸、使用,因著襲上了相似的氣息,沾染了人的情感。我相信任何舊物它都有感情,因此我與它之間,會有一種共通甚至相戀的感覺。好似因緣已久。
因緣已久。我是個沒有確鑿信仰的人,但我卻一直深信“緣”的存在??傆X得它身處人所在的空間,時時刻刻關注著你,在某一個時刻,某個地點,安排一次次的悄然相見。因此我也就視“緣”為一種指引,按緣索跡。
一次在一家瓷器專賣店里,看到一套晴朗明凈的碗具,滿心歡喜。碗體釉色明亮通透,釉質(zhì)細膩溫和,碗身有浮凸的畫案,暈染著水沫藍,但像是剛濡上墨,藍色還似處在流動之中?;ò秆胖拢ò?、莖、葉均細細長長。我猜度是蘭。一看碗具名,“空谷幽蘭”,內(nèi)心為之一驚。仿佛覺得它是在“緣”的指引下,一種于我的靜默等待,于是立即掏錢買下,帶回家用木支架小心支起,每天都拭擦上一遍,放在房間里做裝飾。房間里還擺放著一個雕花木玻璃屏風。是在一家小家私店買的,有四扇屏,紅棕色澤,精致厚實的原木鏤刻外框,內(nèi)鑲貼有簡明風格的蘭花圖紙的亮色玻璃,別有一番古色古香又不乏現(xiàn)代感覺的韻味。在櫥窗外初次與它相見的時候,便覺得似曾相識,雖然價格有些貴,但還是買了下來。向來都是如此,遇上合乎心意、一見傾心的東西,就會毫不猶豫地買下來帶在身邊?;蛟S是因為我不愿錯失,又或許是因為此中的緣分太重,沉重婉轉(zhuǎn)至難以推卻。于是我覺得我所獲得的一切,所經(jīng)歷的一切,所感知的一切,所悟得的一切,皆因緣而來。那么多年來我一直走走停停,帶著那些有緣的舊物,尋覓著那些還未曾相見的新的有緣物,淌涉我的人生之長河。
架空的書閣中,安放著兩方硯,一方黛青色,一方暗紅。硯身有精致的刻紋,硯體質(zhì)地細膩,色澤潤和,棱角在時間、空氣的磨礪和經(jīng)手人、藏者的一次次鑒賞中泯滅。以食指蘸取少些清水,輕按硯臺凹面挪動,有滑膩柔軟之感,似肌膚滑過絲緞面。手指間的觸摸,仿佛是浩淼時空里的一次神游,創(chuàng)建了甲骨金文篆隸楷草行、若是悠悠五千年歷史有眠,枕著的,我想,即是這一方硯。
與硯結(jié)緣,始于少時。少時學書法,從橫豎撇點捺到字句聯(lián)章,從米字格描紅本到張張白宣,從臨摹效法柳顏歐體到所謂的“自成一體”,在這過程之中,雖然辛苦,但也由此而得到過許多。一次有緣讀到詩句“硯洗一溪云”,心里赫然為之驚動。于是也就開始有心于“洗硯”,在內(nèi)心里架構(gòu)起一副自己的“洗硯”圖。洗硯者必然青衣長衫,儒雅文氣,洗硯的動作必然優(yōu)雅而從容,徐緩而淡然。余墨從硯臺滴入水中,紛紛化開,像一朵朵悄然綻放的花朵,頃刻間開至絢爛荼蘼,又倏忽間化為一縷青煙隱沒于水里,銷聲匿跡。余墨在水中的轉(zhuǎn)瞬即逝,就如同夜間曇花的短暫一現(xiàn),而余墨在水中綻放只為有心于它的洗硯者,正如曇花于夜間悄然綻放也只為有心于它的觀賞者。只有兩者內(nèi)心彼此宣照相通,才能夠相見。而人生又事事處處莫不如此。門扉緊扣,緣字當鎖,而只有有心之、傾心之、用心之,才能叩開門扉,有所得。
忽而又想到了洗硯與花之落?!奥浼t不是無情物,化作春泥更護花。”落紅終逝,片片凋零于花枝,但它已將最美留在了季節(jié)一直很向往一個人生活的狀態(tài)。七月份,離了家,搬去城市的另一端開始一個人的生活。房子在鬧市區(qū)一棟舊住宅的頂樓,向南,60多平米,有大的落地窗門,陽光因此格外充沛豐盛。整個房間看起來像一個通透的玻璃容器,房里的綠色植物如同水草供輸揚起,光束中懸浮的細塵是水中浮游的微生物,而居于其中的我,像是一尾自由自在的魚。有著自我的一片小天地。
房子的結(jié)構(gòu)很簡單,一個小而精致的廚房,一個整潔的浴間和一個寬敞的長方形臥室。墻壁刷得白亮,木質(zhì)地板泛起暗棕色的光澤。臥室里陳著一張大床和一張原木的狹長書桌。書桌上方的墻壁上設計有獨具匠心的架空書閣,我稱之它為“空中樓閣”。落地門窗是復合式的,每天都有一柱柱的圓形光柱穿透其中,像一條條來自天上的路途。
隨身帶往的東西其實不多,都是些難以舍棄的陳舊物品。喜歡的依舊還在穿著的衣物,幾軸自己的書畫,外鑲紅木鏡框的刺繡成品,幾方小格子的棉質(zhì)桌布,一套老式的茶具,一個用了好些年的白熾臺燈,幾箱子的舊書籍,一個依靠它寫了好多文字以及延展了我更多的生活空間的IBM,許多個大小不一的軟面、硬面筆記本,里面是一些我的閱讀摘錄和所想所記……我是個有著懷舊情結(jié)的人,所以對一切熟悉、喜歡的舊物戀戀不舍。陪伴在身邊的也一直都是些留了好多年的東西。這些物品經(jīng)過反復地相視、接觸、使用,因著襲上了相似的氣息,沾染了人的情感。我相信任何舊物它都有感情,因此我與它之間,會有一種共通甚至相戀的感覺。好似因緣已久。
因緣已久。我是個沒有確鑿信仰的人,但我卻一直深信“緣”的存在??傆X得它身處人所在的空間,時時刻刻關注著你,在某一個時刻,某個地點,安排一次次的悄然相見。因此我也就視“緣”為一種指引,按緣索跡。
一次在一家瓷器專賣店里,看到一套晴朗明凈的碗具,滿心歡喜。碗體釉色明亮通透,釉質(zhì)細膩溫和,碗身有浮凸的畫案,暈染著水沫藍,但像是剛濡上墨,藍色還似處在流動之中。花案雅致,花瓣、莖、葉均細細長長。我猜度是蘭。一看碗具名,“空谷幽蘭”,內(nèi)心為之一驚。仿佛覺得它是在“緣”的指引下,一種于我的靜默等待,于是立即掏錢買下,帶回家用木支架小心支起,每天都拭擦上一遍,放在房間里做裝飾。房間里還擺放著一個雕花木玻璃屏風。是在一家小家私店買的,有四扇屏,紅棕色澤,精致厚實的原木鏤刻外框,內(nèi)鑲貼有簡明風格的蘭花圖紙的亮色玻璃,別有一番古色古香又不乏現(xiàn)代感覺的韻味。在櫥窗外初次與它相見的時候,便覺得似曾相識,雖然價格有些貴,但還是買了下來。向來都是如此,遇上合乎心意、一見傾心的東西,就會毫不猶豫地買下來帶在身邊。或許是因為我不愿錯失,又或許是因為此中的緣分太重,沉重婉轉(zhuǎn)至難以推卻。于是我覺得我所獲得的一切,所經(jīng)歷的一切,所感知的一切,所悟得的一切,皆因緣而來。那么多年來我一直走走停停,帶著那些有緣的舊物,尋覓著那些還未曾相見的新的有緣物,淌涉我的人生之長河。
架空的書閣中,安放著兩方硯,一方黛青色,一方暗紅。硯身有精致的刻紋,硯體質(zhì)地細膩,色澤潤和,棱角在時間、空氣的磨礪和經(jīng)手人、藏者的一次次鑒賞中泯滅。以食指蘸取少些清水,輕按硯臺凹面挪動,有滑膩柔軟之感,似肌膚滑過絲緞面。手指間的觸摸,仿佛是浩淼時空里的一次神游,創(chuàng)建了甲骨金文篆隸楷草行、若是悠悠五千年歷史有眠,枕著的,我想,即是這一方硯。
與硯結(jié)緣,始于少時。少時學書法,從橫豎撇點捺到字句聯(lián)章,從米字格描紅本到張張白宣,從臨摹效法柳顏歐體到所謂的“自成一體”,在這過程之中,雖然辛苦,但也由此而得到過許多。一次有緣讀到詩句“硯洗一溪云”,心里赫然為之驚動。于是也就開始有心于“洗硯”,在內(nèi)心里架構(gòu)起一副自己的“洗硯”圖。洗硯者必然青衣長衫,儒雅文氣,洗硯的動作必然優(yōu)雅而從容,徐緩而淡然。余墨從硯臺滴入水中,紛紛化開,像一朵朵悄然綻放的花朵,頃刻間開至絢爛荼蘼,又倏忽間化為一縷青煙隱沒于水里,銷聲匿跡。余墨在水中的轉(zhuǎn)瞬即逝,就如同夜間曇花的短暫一現(xiàn),而余墨在水中綻放只為有心于它的洗硯者,正如曇花于夜間悄然綻放也只為有心于它的觀賞者。只有兩者內(nèi)心彼此宣照相通,才能夠相見。而人生又事事處處莫不如此。門扉緊扣,緣字當鎖,而只有有心之、傾心之、用心之,才能叩開門扉,有所得。
忽而又想到了洗硯與花之落?!奥浼t不是無情物,化作春泥更護花?!甭浼t終逝,片片凋零于花枝,但它已將最美留在了季節(jié)一直很向往一個人生活的狀態(tài)。七月份,離了家,搬去城市的另一端開始一個人的生活。房子在鬧市區(qū)一棟舊住宅的頂樓,向南,60多平米,有大的落地窗門,陽光因此格外充沛豐盛。整個房間看起來像一個通透的玻璃容器,房里的綠色植物如同水草供輸揚起,光束中懸浮的細塵是水中浮游的微生物,而居于其中的我,像是一尾自由自在的魚。有著自我的一片小天地。
房子的結(jié)構(gòu)很簡單,一個小而精致的廚房,一個整潔的浴間和一個寬敞的長方形臥室。墻壁刷得白亮,木質(zhì)地板泛起暗棕色的光澤。臥室里陳著一張大床和一張原木的狹長書桌。書桌上方的墻壁上設計有獨具匠心的架空書閣,我稱之它為“空中樓閣”。落地門窗是復合式的,每天都有一柱柱的圓形光柱穿透其中,像一條條來自天上的路途。
隨身帶往的東西其實不多,都是些難以舍棄的陳舊物品。喜歡的依舊還在穿著的衣物,幾軸自己的書畫,外鑲紅木鏡框的刺繡成品,幾方小格子的棉質(zhì)桌布,一套老式的茶具,一個用了好些年的白熾臺燈,幾箱子的舊書籍,一個依靠它寫了好多文字以及延展了我更多的生活空間的IBM,許多個大小不一的軟面、硬面筆記本,里面是一些我的閱讀摘錄和所想所記……我是個有著懷舊情結(jié)的人,所以對一切熟悉、喜歡的舊物戀戀不舍。陪伴在身邊的也一直都是些留了好多年的東西。這些物品經(jīng)過反復地相視、接觸、使用,因著襲上了相似的氣息,沾染了人的情感。我相信任何舊物它都有感情,因此我與它之間,會有一種共通甚至相戀的感覺。好似因緣已久。
因緣已久。我是個沒有確鑿信仰的人,但我卻一直深信“緣”的存在??傆X得它身處人所在的空間,時時刻刻關注著你,在某一個時刻,某個地點,安排一次次的悄然相見。因此我也就視“緣”為一種指引,按緣索跡。
一次在一家瓷器專賣店里,看到一套晴朗明凈的碗具,滿心歡喜。碗體釉色明亮通透,釉質(zhì)細膩溫和,碗身有浮凸的畫案,暈染著水沫藍,但像是剛濡上墨,藍色還似處在流動之中?;ò秆胖?,花瓣、莖、葉均細細長長。我猜度是蘭。一看碗具名,“空谷幽蘭”,內(nèi)心為之一驚。仿佛覺得它是在“緣”的指引下,一種于我的靜默等待,于是立即掏錢買下,帶回家用木支架小心支起,每天都拭擦上一遍,放在房間里做裝飾。房間里還擺放著一個雕花木玻璃屏風。是在一家小家私店買的,有四扇屏,紅棕色澤,精致厚實的原木鏤刻外框,內(nèi)鑲貼有簡明風格的蘭花圖紙的亮色玻璃,別有一番古色古香又不乏現(xiàn)代感覺的韻味。在櫥窗外初次與它相見的時候,便覺得似曾相識,雖然價格有些貴,但還是買了下來。向來都是如此,遇上合乎心意、一見傾心的東西,就會毫不猶豫地買下來帶在身邊?;蛟S是因為我不愿錯失,又或許是因為此中的緣分太重,沉重婉轉(zhuǎn)至難以推卻。于是我覺得我所獲得的一切,所經(jīng)歷的一切,所感知的一切,所悟得的一切,皆因緣而來。那么多年來我一直走走停停,帶著那些有緣的舊物,尋覓著那些還未曾相見的新的有緣物,淌涉我的人生之長河。
架空的書閣中,安放著兩方硯,一方黛青色,一方暗紅。硯身有精致的刻紋,硯體質(zhì)地細膩,色澤潤和,棱角在時間、空氣的磨礪和經(jīng)手人、藏者的一次次鑒賞中泯滅。以食指蘸取少些清水,輕按硯臺凹面挪動,有滑膩柔軟之感,似肌膚滑過絲緞面。手指間的觸摸,仿佛是浩淼時空里的一次神游,創(chuàng)建了甲骨金文篆隸楷草行、若是悠悠五千年歷史有眠,枕著的,我想,即是這一方硯。
與硯結(jié)緣,始于少時。少時學書法,從橫豎撇點捺到字句聯(lián)章,從米字格描紅本到張張白宣,從臨摹效法柳顏歐體到所謂的“自成一體”,在這過程之中,雖然辛苦,但也由此而得到過許多。一次有緣讀到詩句“硯洗一溪云”,心里赫然為之驚動。于是也就開始有心于“洗硯”,在內(nèi)心里架構(gòu)起一副自己的“洗硯”圖。洗硯者必然青衣長衫,儒雅文氣,洗硯的動作必然優(yōu)雅而從容,徐緩而淡然。余墨從硯臺滴入水中,紛紛化開,像一朵朵悄然綻放的花朵,頃刻間開至絢爛荼蘼,又倏忽間化為一縷青煙隱沒于水里,銷聲匿跡。余墨在水中的轉(zhuǎn)瞬即逝,就如同夜間曇花的短暫一現(xiàn),而余墨在水中綻放只為有心于它的洗硯者,正如曇花于夜間悄然綻放也只為有心于它的觀賞者。只有兩者內(nèi)心彼此宣照相通,才能夠相見。而人生又事事處處莫不如此。門扉緊扣,緣字當鎖,而只有有心之、傾心之、用心之,才能叩開門扉,有所得。
忽而又想到了洗硯與花之落?!奥浼t不是無情物,化作春泥更護花?!甭浼t終逝,片片凋零于花枝,但它已將最美留在了季節(jié)作者:高中高三學生(3)班 王紫寒 時間:2022-5-5 11:04
好文章,贊一下
900人
很一般,需努力
2000人
太差勁,踩一下
89人
- 上一篇:不再等待作文1500字
- 下一篇:那美麗而又疼痛的邂逅作文650字